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公孙龙子》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哲学观

发布时间:2018-11-17 12:09
【摘要】:尽管《公孙龙子》的诞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却包含了许多与当今认知语言学相似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本体论上,《公孙龙子》承诺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同时,其关于事物性质各各相离的观点,还为认知语言学对一物多名现象的解释提供了本体论上的支持。其次,在认识论上,《公孙龙子》强调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心智与感官之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性。最后,在语言论上,《公孙龙子》不仅认识到认知对于语言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认识到了语言对认知的反作用。
[Abstract]:Although it has been more than 2000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Gong Sun long, this work contains many linguistic philosophies similar to those of contempora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of all, in ontology, Gong Sun long promise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real world. At the same time, its view on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ings also provides an ont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multiple nam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econdly, in epistemology, Gong Sun long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ind and senses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of the world. Finally, in terms of language theory, Gong Sunlong not only recognizes the decisive role of cognition in language, but also recognizes the counteraction of language to cogni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利民;;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元政;任芳;;论“白马非马”[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陈建中;《指物论》解读:指物与抽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董艳;;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论语言[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田延明;王淑杰;;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5 张路安;;高校逻辑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钱冠连;;西语哲:如何被语言研究利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路安;;从《公孙龙子》反观当今的逻辑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年24期

8 贾丽娟;;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杨萌;;“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寅;;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薇;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培;《庄子·天下》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莹;罗素意义指称理论述评及与《指物论》之比较[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琳;三晋名家初探[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曲万涛;《公孙龙子》的逻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戈秀兰;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鄢晓玲;再论“白马非马”[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远山;;从“密码”到“迷宫”——《寓言的密码》和《文化的迷宫》的序与跋[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2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3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4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卢有余;;认知语言学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6 赵艳萍;;认知语言学建构下的语用研究新视野[J];大家;2011年16期

7 袁雪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8 占良颖;吴依婷;;英语存现句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李园园;;从认知角度看李清照词及其英译中的情感隐喻[J];华章;2011年14期

10 黄园;;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郅友昌;张晓燕;;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刁力人;;基本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学术看台[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王渐进;人体不是一台机器[N];发展导报;2002年

10 杨彬;原来写论文可以更轻松的[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2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江秋丽;空间的认知—词汇模式在非正式政治语篇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董莹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徐志摩和叶芝诗作中的爱情隐喻的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池哲梅;日语移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窦川川;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37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37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