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苏语的助动词
[Abstract]:Based on the stylistic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auxiliary verbs in Mianning Luthu languag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uxiliary verbs, it is considered that auxiliary verbs belong to verbs, but there is another subclas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linguistic evolution phenomena related to auxiliary verb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H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宏开;;尔苏(多续)话简介[J];语言研究;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梅;陈丽湘;;梁河县曩宋乡关璋村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2 黄行;;我国汉藏民族语言的语法类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应学凤;张丽萍;;指示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评述[J];汉语学习;2008年03期
4 宋伶俐;;川西民族走廊濒危语言概况[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乐;;从多续藏语的保护探讨中国民族文化自觉之路[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李华平;;藏缅语人称标记的语法功能[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7 李华平;;藏缅语人称标记的表现手段[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根呷翁姆;;道孚语调查(上)[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黄布凡;;原始藏缅语动词后缀~*-s的遗迹[J];民族语文;1997年01期
10 杨将领;独龙语的长元音[J];民族语文;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吴铮;藏缅语否定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赵敏;墨江哈尼族卡多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宣维;动词词组的连带范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朝军;动词词组的篇章功能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张珂;;英汉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使用频率的认知对比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秦恺;;英汉动词的矢量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2期
5 何伟;闫振华;;从功能视角看英语“动词词组”及其在句法中的不连续现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尹春兰;;英语动词词组与词组动词的结构差异[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姚念赓;英译汉中转译和增加动词问题[J];外语教学;1983年02期
8 王孟包;浅谈英语复合动词[J];教学研究;1982年02期
9 金鹏;;西藏现代口语动词的时态和体及其表达方法(兼述动词的特陈式和泛陈式)[J];西藏研究;1984年03期
10 阮芳泽;;动词与小品词组合结构探析[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桂蓁;“去留肝胆两昆仑”究竟何解[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倪兰;中国手语动词方向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康;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洪巧;论英语提升动词[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红梅;英朝短语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琚亮;英汉日复合动词对比分析[D];延边大学;2009年
4 徐抒;现代汉语中的代动词“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喻敏;虚义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运起;动词词组及其前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郑海丽;谓语位置上的动词自主义隐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晓微;俄语“动词—客体”语义构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孟丽;现代汉语腿部动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睿;代动词“来”的使用条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3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4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