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构式语法到底优在何处

发布时间:2018-12-15 14:05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构式语法的优势,其次分两部分阐释构式语法是如何拓展语法研究视野的。文中指出,运用构式语法能很好地解决老大难语法问题,如词义归属问题、价位循环论证问题、存现句施事—受事问题、动宾和述宾的语义问题、词类等语法标记问题。然后阐述了构式语法是如何为生成语言学等语言学研究提供补充的。为此,举例说明了轻动词解释和"数量关系(构)式"解释是如何互补的,还以Goldberg的"BE-to构式"研究为例,展示了构式语法研究路径有别于词汇语法、功能语法等的威力。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then explains in two parts how construction grammar expands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old difficult grammar, such as the problem of word meaning attribution, the problem of price circulatory argumentation, the problem of existential sentence, the semantic problem of o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problem of grammatical marking of part of speech, etc. Then it explains how construction grammar complements linguistic studies such as genera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ght verbs and the explanation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aking Goldberg's study of "BE-to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it shows the power of the research path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exical grammar, functional grammar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12BYY0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翻译学的第一座桥”(12XJA740008)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Fried;H.Boas;刘国辉;;《语法构式:溯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2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宇红;;从格语法到框架语义学再到构式语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侯国金;;对构式语法八大弱点的诟病[J];外语研究;2013年03期

6 熊学亮;;“EAT/吃+NP”表达的语义拓扑假设[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石毓智;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寅;;国外构造语法研究最新动态[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9 张建理;;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建理;叶华;;汉语双数量词构式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李虹;;从短语sweet september来看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差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5 姚颖;;“不要太×”的构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6 仝国斌;;高校语言学专题课程设计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高燕,常纪;含使宾语素的汉语动词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邹春玲;任伟萌;;“着”字构式的转喻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10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董双印;;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王媛媛;《左传》位移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5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6 陶明忠;马玉蕾;;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7 M.Fried;H.Boas;刘国辉;;《语法构式:溯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8 徐文红;“吃”+N的特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刘宇红;;生成语法中题元理论的批评性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10 袁平;;构式语法理论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兰芹;;构式语法的解释力——以汉语中三种特殊的双宾句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董娜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浅析关联理论与构式[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勇忠;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5 张磊;张瑞虹;;构式语法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6 王海峰;;离合词离析形式AxB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7 闫洪勇;施晓伟;;基于语料库的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8 于红;戴卫平;;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9 蒋世强;;构式语法的符号学诠释[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10 张洁;;用构式语法分析汉语的存现句和容纳句[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琴;“X不X”正反问句生成、演化与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李小乐;基于构式语法的中英文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奇;基于构式语法的“A倒A”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马瑞云;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汉语网络语言仿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陈晶晶;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双数量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彭星星;从构式语法看汉语谐音仿拟[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0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80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