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他的年纪比我大”类“比”字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X's N is more than YW", such as "he is older than m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term X / Y and the comparison point N, and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word "ratio"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lexical meaning of X / Y or the structural meaning of "X / YNW", it is found that N is significant in the dominant domain of X / 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whole-part" relationship between X / Y and N, which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is kind of "ratio" to hold.
【作者单位】: 拓殖大学外国语学部;
【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科研费(若手研究(B)项目编号:24720191)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慧英;小议“比”字句内比较项的不对称结构[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2 吉田泰谦;;指称性主语的分类及其句法、语义特点——“自指性”主语与“转指性”主语探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2期
3 包华莉;;“比”字句删除法的商榷[J];语文研究;1993年01期
4 沈家煊;;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桂芳;;英汉语动词对比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京廉;;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钱明耀;何茹;;浅析英语中的话题现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周晓宇;;“再”与“又”的语义特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5 宋亚云;张蓉;;再谈汉语形容词的鉴别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周有斌;浅谈形补谓语句[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赵家新;“得”字句后段的语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8 周有斌;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中状语初探[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郑军;也说现代汉语连词范围[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杨安红;方位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文彬;“比”字句生成过程中的条件与制约[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殷志平;“比”字句浅论[J];汉语学习;1987年04期
3 袁毓林;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4 王莉莉;“指称性主语、陈述性主语”分类质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6 古川裕;“的_s”字结构及其所能修饰的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7 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381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8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