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使因突显类致使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8 22:19
【摘要】:“致使”是语义范畴中的重要概念,致使概念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当中。致使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展开过讨论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把眼光投向于典型致使句式,对特殊致使类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致使结构,如“那个瓶子摸了我一手油”、“感冒药吃死了老张”等,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考察,虽然偶有零星论述,但也是各持己见观点不一,这从其名称的多样性就足以体现。有的学者把它称为“反转使役结构”或者“倒置致使句”,认为是致使者和被使者在句法位置上发生反转或倒置;也有学者称为“客体归因句”,是指说话人将致使原因归结在致使客体上;还有学者对其归属致使范畴持否定态度。本文认为从结构上来说,这类致使句子的特殊性并不在于发生了句法位置反转所导致,而是用使因事件中的一个特定成分来转喻整个使因事件。将致使原因归于致使客体的看法也不全面,因为还存在将致使原因归结于工具、角色、材料等情况,如“那床厚被子捂了宝宝一身汗”、“阿Q演红了严顺开”。从语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自致使义”结构,表达了“事件主体发出的行为对其自身造成了非预期后果”的意思。与突显句末自然焦点的“他致使义”结构不同,它们的特殊性在于突显了致使因在致使情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其命名为“使因突显类致使结构”。“使因突显类致使结构”不仅存在于结果补语句、动结句中,在“得”字句、“把”字句等致使句式中也有体现。本文的研究计划从这四种句式入手,对现代汉语的使因突显类致使结构做全面、系统的考察。本文研究将在构式语法理论的背景下进行,并且结合转喻突显、概念整合、主观化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展开讨论。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从整体上认识致使问题,并确定这类结构在致使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针对结果补语式、“得”字式、动结式、“把”字句中的使因突显类进行个案研究,详细分析它们的结构、语义特点、构式义、形成动因等问题。最后考察这些结构的承继性理据。本文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致使范畴和汉语致使结构。这一章对致使范畴和汉语中的致使结构做出整体概括,包括致使概念、致使语义特征和汉语致使结构的范围、界定及分类等内容。这一章属于理论论述,旨在对致使问题进行总体把握,以便地明确使因突显类结构在致使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到第六章是个案研究。分别对使因突显类结果补语构式、使因突显类“得”字构式、使因突显类动结构式、使因突显类“把”字构式进行全面分析和详细考察。个案分析采用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步骤:首先对每种结构进行总体分析,明确使因突显类构式这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然后,证明这类致使构式在汉语中不依赖于特殊词项而客观存在,这是构式研究方法中的必要环节。接着,分析它们的句法结构、语义特点,并归纳出构式义,运用构式中的压制理论对构式的结构、语义特点进行解释。最后,分析各构式的话语功能,并对这些构式的形成动因作出总结,此外,还对这四个构式之间的异同作了一定比较。第七章,使因突显类致使构式的承继性研究。承继性问题的讨论也是构式研究方法中的必有步骤。先将使因类构式与其邻近构式,如动词拷贝句、受事主语句、被动句进行比较分析,厘清它们之间的纠葛。最后对这类构式的内部承继性理据以及外部承继性理据做了尝试性探讨。第八章,结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3 吴为善;;自致使义动结构式“NP+VR”考察[J];汉语学习;2010年06期

4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5 熊学亮 ,王志军;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6 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7 张伯江;;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426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26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