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词“可以”的主观量度考察
[Abstract]:It can be used to express a condition of an abnormal state in a judgment sentence, which means an atypical member; it can "also express a sub-term choice. The focus is on" can be used in the discourse body, which mean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normal state quantity and the normal amount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peaker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s more or more than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value of the people or equal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value. "
【作者单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月明;《论语》、《孟子》、《左传》中的“可以”[J];古汉语研究;1997年02期
2 郭昭军;尹美子;;助动词“要”的模态多义性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8年02期
3 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4 刘利;先秦助动词“可”的句法语义功能考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6 储泽祥;;“满+N”与“全+N”朋[J];中国语文;1996年05期
7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8 杨洪艳;;情态动词“可以”的认知语法视角[J];语文学刊;2012年13期
9 张海忠;李素荣;;情态动词在判断句中的意义[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饶宏泉;;倒置致使句补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胡寒婕;;用“标记理论”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吴娴;;“好容易”与“好不容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栋;盛玉麒;;汉语否定极项(NPI)自动抽取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国华;试析表达“唯一”条件的句型[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彭小川;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5 雷冬平;胡丽珍;;语气助词“也罢”的功能及语法化过程[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6 侯瑞芬;“无论……都……”中“或者”与“还是”的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马修地;情态动词+不定式完成体用法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陶伏平;“谁”非疑问用法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卢冠东;关于英语情态助动词的否定范围[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海霞;;《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的全称和特称量限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玛琳娜·吉布拉泽;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慧;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羿采妍;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于丹;“反正”的多角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武琼;现代汉语条件类关联词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天序;基于集合概念的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邢凤翔;“每”及其相关句式[D];河南大学;2008年
7 成海燕;周遍性成分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分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吉梦;“也罢”与“也好”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方哲英;汉语“都”的量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龚俊恒;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平;简评《宪法》英文版的情态词翻译[J];教学与管理;1997年01期
2 王明亮;;浅议用情态词表达语气或态度[J];英语知识;1999年03期
3 王惠;;试析电影《飞跃疯人院》中情态词的元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24期
4 林珍;表示可能性的德语情态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02期
5 吴艳;;法庭被告反驳语的动态探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余朝国;;英语就职演讲和竞选演讲的情态对比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应骥;;情态词作定语时用‘の’与用‘な’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年03期
8 蒋开召;;论法律英语中情态词的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12期
9 王宇;樊宇;徐伟;;中国高水平学习者议论文中认知情态词的使用特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04期
10 杨春红;;情态词Would,Could,Might的语用作用及学生相关语用能力探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雷玉梅;俄语情态词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黎阳;方城话中的几个情态词[D];河南大学;2013年
3 赵婉孜;英汉情态对比研究及其在语篇中的反映[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正霞;英语情态词的驱动力模式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吕卓童;官方网站旅游英文的情态动词对比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6 吴琼;语境对英语情态影响力的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0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4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