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
[Abstract]:There is a more common metonymy pattern in Chinese: using the owner to refer to the whole ownership structure, such as "he" to refer to "his X"; Or use the owner to refer to the entire ownership structure, such as "hand" to "X's hand". This metonymy pattern is called "ownership metonymy". The appearance of this kind of metonymy is restricted by the discourse, and the non-appearing elements are the same as the topic in the discourse. The high frequency of ownership metonymy in Chinese discourse indicates that the syntax of Chines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ex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01)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张和友;邓思颖;;与空语类相关的特异型“是”字句的句法、语义[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3 杉村博文;;日语和汉语叙述基点转换情况比较——以由整体与部分充当的叙述基点为例[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4 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J];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5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6 董秀芳;;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4期
7 沈家煊;;“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薇;夏竞成;;语用视角下的认知转喻和语篇连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周晓辉;;篇章中“被”后宾语隐现情况的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赵彩红;;“烙饼”类同形异构复合词“潜标记”转指的认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张丽娟;;“N1+在+N2(的)+方位词”的“参照体-目标”构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吕长凤;陈一;;汉语专名词语层级性体系的构建[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宋春阳;陆汝占;方向红;;基于类义抽象的汉语复合词义的求解模式探索[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李斌;曲维光;陈小荷;;名词转喻的自动理解[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海艳;《论衡》联合式双音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娜;意义构建中的概念转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李谷城;;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冯志伟;花园幽径句的自动分析算法[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5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6 田然;外国学生在中高级阶段口语语段表达现象分析[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7 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8 沈家煊;;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J];民族语文;2006年06期
9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10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叶;语篇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胡勇红,范 玮;话题:构建连贯语篇的框架——Goutsos的Modeling DiscourseTopic评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孟建钢;语篇连贯中的话题关联性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陈香兰;申丹;;转喻与语篇:伏应与转喻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5 裘莹莹;;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宗利;赵鲲;;“吃了他三个苹果”的性质与结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何兴福;;互联网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认知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朱霖玲;孙莉萍;;谈汉英口译中的主位转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国辉;;向心结构还是领属结构——以英语“of”结构和汉语“的”字结构为视点[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10 何娟;;从认知视角看网络语言中的英汉语码混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杜晶晶;;词义层面进行领属关系标注的尝试[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詹人凤;;说领属关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安明;两话题引发代表议论[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查理森;运行于安全绿色的轨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戴鹏海;“重写音乐史”: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六)[N];音乐周报;2001年
4 纪宏照;光华公司:道不完的创新话题[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5 王云娟 郑国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检察日报;2002年
6 汪毓和;关于“重写音乐史”(上)[N];音乐周报;2001年
7 张昕竹;重组引发新的监管话题[N];人民邮电;2002年
8 金钢 本报记者 来玉良;不撞为上[N];黑龙江日报;2000年
9 记者李学宾;两会证券焦点话题引人关注[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桂俊松 周丽娟;九届“两会”关注什么汽车话题?[N];中国汽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8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尤静;英文编者按中的话语主题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大稳;介入理论视角下新闻评论语篇中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璐;语篇递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陈寅晓;网络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盖黎莉;语篇中的互动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吴玲芳;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志红;评价理论视角下英语商业广告语篇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0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5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