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语境下二语隐喻能力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2 18:04
【摘要】:本文首次在汉语语境下进行了二语隐喻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其对于中国的二语习得者来说实用性更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二语习得者的隐喻理解能力和其二语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并且和其母语水平显著正相关。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practical study on the ability of second language metaphor comprehens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is more practical to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aphorical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eir mother tongue level.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篇隐喻认知模式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项目编号:08JA740018)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语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532054)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ST2009-04)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厌舒;认知研究与外语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5期

2 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3 蔡龙权;关于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外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4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曹军;;语境下的隐喻理解[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马明;隐喻相似性及其认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金小梅;;从折射式隐喻在西方政治中的运用谈英语教学[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年00期

6 郭善芳;;概念的认知与隐喻性界面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于睿;孙红烨;;隐喻的认知层面和文化层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章淮平;论隐喻的相似性辨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再雄;隐喻解读的依据——相似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毛英;;隐喻思维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夏立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阮文善;类型学视野中的同一、差异与相似[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正军;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耀章;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和生成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艳丽;英语习语的理解过程策略及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舒海英;论隐喻及隐喻思维[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周云匀;[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秀杰;[D];浙江大学;2005年

5 徐冰;商务语篇中的隐喻与词汇记忆——概念隐喻角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赵敏;中美商务语境中常用概念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杨洋;英语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安允涛;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安丰存;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李苗;隐喻意义构建中的概念溶合和语义转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4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5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6 张英;从主体认知规律看传统外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更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7 孙厌舒,惠敏;从英语比喻看美国二十年的文化变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束定芳!200083;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9 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年04期

10 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辉;;《第三语言习得与普遍语法》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蕾;以汉语为母语双语者的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志军;隐喻与隐喻能力[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叔儒;英汉儿童隐喻能力发展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苏芳;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D];苏州大学;2001年

4 邱思莲;隐喻与二语语言文化习得[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史丽艳;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清华;隐喻对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志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与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永坡;汉语早期儿童的隐喻机制及多义词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卢加伟;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一项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王国华;外语阅读焦虑构想在中国外语专业学习者中的检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2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52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