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网络语言的失范及纠偏

发布时间:2019-04-24 20:37
【摘要】:正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给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对此应当及时纠偏,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上不断总结、归纳,为网络语言使用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厦。
[Abstract]:Positive network language is a special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 While it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netizens, it also produces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derangement, which should be rectified in time, summed up and summarized continuously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etwork language, so as to provide a standardized and standardized platform for the use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then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network language mansion.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分类号】: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戴静静;王婧;;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学分析[J];青年记者;2010年24期

3 秦雪星;;网络流行语中的舆论生成与传播[J];青年记者;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唐培培;;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王泽庆;;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4 余艳;;网络语言中汉字认知机制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5 高圭荣;;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孟召坤;;网络文学载体平台形式发展流变[J];才智;2010年34期

7 郑雅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黄海泉;;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解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罗敏;张世萍;;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6期

10 梅琼林;;论网络写作的“超位性”及其对写作主体的审美重塑[J];东方丛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精华;;网络语言之英语借词的构建和传播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金钱伟;朱孟刚;;飞驰在技术和文学间的轻骑兵——手机文学[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文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晓卉;网络诗歌论纲[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颖;网络数字谐音词生成与传播的解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陶金;基于中英文实例的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阳;俄语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伟;网络语言的意义生成与共享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曼;论模因顺应与网络流行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林界军;基于语料调查和语言对比的网络新词语造词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晓鸣;网络词语产生的隐喻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梅;网络语言影响中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怀;网络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变迁[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今传媒;2010年05期

2 罗昕;;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当代传播;2008年04期

3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年06期

4 林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年01期

5 张韬;网络符号小辞典[J];语文建设;2000年06期

6 张韬;“网语”漫话[J];语文建设;2000年07期

7 邝霞,金子;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语文建设;2000年08期

8 刘洁;我看网络聊天语[J];语文建设;2000年10期

9 颈松,麒珂;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语文建设;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吉娅;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宿哲骞;;隐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华章(教学探索);2006年02期

4 张政英;;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0期

5 陈江辉;董春辉;陈志明;;规范使用汉语 构建和谐社会[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6 白小丽;;网络语言中的拆字合字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7 齐红飞;;修辞对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解[J];新闻爱好者;2009年02期

8 黄立;;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浅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08期

9 刘海萍;;网络语言的符号学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10 及文平;郝跃;;网络语言对汉语语汇生成的制约[J];新闻爱好者;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郁;邱慧;;90后高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新特点探析——以贵州省花溪区清华中学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9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俏红 倪寒霞;网络语言 年轻人喜欢的“另类文化”[N];金华日报;2006年

2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3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吴红英;面对习作中的网络语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8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9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陈慧;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中文组织名考察与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雷向欣;XML索引和过滤查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强;网络语言与中学生用语用词规范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阳;俄语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4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64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