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翻译还是重命名——语用翻译中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9-06-01 10:40
【摘要】:本文认为,名称的翻译不同于文本翻译,它可以是一个重命名的过程,是一种兼顾原文、译文和译文对象(读者)三元关系的语用翻译手段。正因为考虑到翻译中的三元关系,译者可能认为名称的着眼点需要变化,不能或不宜直接搬用原文的名称。为了设法表现出原文名称的含意,照顾到读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原文文化差异的接受度,或确保译文的经济意义或社会意义,译者就会另辟蹊径对译文重新命名。本文认为,语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的重新命名是一种比直译、意译要深刻得多的翻译行为,是译者主体性介入翻译过程的体现。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is different from text translation. It can be a process of renaming and a pragmatic translation metho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er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the target text and the target (reader).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ternary relationship in translation that the translator may think that the focus of the name needs to be changed and that the original name cannot or should not be transferred directly. In order to show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na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readers and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or ensure the economic or social meaning of th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will find another way to renaming th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naming of the target text in the proces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s a much deeper translation behavior tha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nd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规范理论与汉诗英译研究”(GD10XWW0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项目“转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G3081936)资助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康志洪;人、地名翻译——跨语种的重新命名[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2 李捷;周榕;;转喻的主体性及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何自然;“另类”翻译的困惑[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自然,于国栋;大众传媒中的文化内涵——广告语言背后的文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欧阳利锋;如何翻译幽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7 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8 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9 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10 何自然;社会语用问题[J];学术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雄;中国语用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莫爱屏;语用翻译中语境的三维[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辛春晖;“灰色信息”的语用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2期

4 杨永和,王荣富;语用翻译中背景知识的“文化补遗”[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叶苗;语用翻译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邓云娟;;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刘肖岩;略论语用翻译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周远梅;语用翻译与“合作原则”[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东风;刘彦青;;留学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对汉语教学的影响[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徐颂列;;古汉语词义引申中的语用学思想[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张振山;;口译中的文化转移[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洁;;最切近的对等[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陆嘉琦;;试论外向型汉外词典与内向型汉外词典的区别[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光汉;曹焕英;;词义是自在的[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竟红;因材施教 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3 闻莺;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崔雪芹;将推广汉语进行到底[N];科学时报;2007年

5 王之枫;汉字数字“0”的字形和用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德吉;藏语研发本土手语,已收集词汇1000多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李淑娟;从兴趣和需求出发是最重要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岳渊如;语言是用来做什么的?[N];解放日报;2004年

9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10 记者 雷新;徐式谷:对外文翻译实行准入制[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竞艳;四川茂汶地区羌族语言选择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萍;从关联理论视角论语用翻译[D];外交学院;2005年

2 陈彬彬;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锦;从顺应论角度看文化语境与语用翻译[D];暨南大学;2003年

4 习青侠;从语用学视角看翻译中的对等[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宁;从语用学角度看法律术语翻译[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曹健;语用学与模糊语的语用翻译[D];兰州大学;2009年

8 傅竹珩;实用文体翻译过程中的语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肖琦;小说对话的语用翻译[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萨如拉;新巴尔虎右旗科尔沁蒙古族口语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0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90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