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类句的指称问题研究——一种词汇语用学的视角
[Abstract]:Referential sentences refer to a class of things that have certain attributes and are usually interpreted as a law (such as "birds can fly"). However, referential sentences are logically not full-name propositions because they can tolerate exceptions (such as "birds can fly, but penguins can't f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pragmatics, the re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ferential sentences are related to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The referential sentence is the subject structure, and its propositional content is relative to a certain topic. Therefore, the topic limits the referential domain of the referential word. Referential sentence is a kind of reference point structure in cognition, 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pragmatic enrichment of cognitive operation. Referential sentences can tolerate exceptions and refer to the contraction of meaning in the pragmatic enrichment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generic words. This is becaus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ferential sentences, the pragmatic enrichment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referential words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qualified objects from the referential domai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contextual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指类句的认知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0YJA740095)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指类句的语用研究”(项目编号:J10WD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北海;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吴炳章;张德玉;;指类句的元语用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陈新仁;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05年05期
4 熊永红;黄元龙;;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常规关系建构[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5 徐盛桓;;替代话语的析解——“外延内涵传承说”认知—心智再阐释[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6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7 吴炳章;;指类句的指类功能实现机制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施建华;;语境与文本理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孙智慧;;词汇语用学和多义词的语用充实[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爱春;;关联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孙东平;杨忠辉;;“好不”副词语法化过程中几个问题的续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段泗英;;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9 姚鸿琨;;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姚鸿琨;;对词缀能产性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立英;周北海;;基于主谓项涵义联系的概称句推理的几个逻辑[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2 张立英;;一种类型的概称句推理[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5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6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黄海英;南安方言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天乐;词汇语用充实的顺应—关联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北海;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于根元;说“全都……只有……”[J];汉语学习;1982年02期
3 张晓东;分层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章柏成;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冉永平;认知语用学探微[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6 张新华;;论话题和主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谭晓晨;;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发展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8 徐盛桓;;指类句研究的认知-语用意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9 吴炳章;;指类句的指类功能实现机制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10 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鸿琨;;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新红;姜琳琳;;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3 贺黎明;;儿童早期语言理解中的语用充实[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天伟;赵卓伦;;多义词语用充实问题的词汇语用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陈师瑶;;从认知-语用角度看“美轮美奂”等汉语形容词的词义扩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邵宏;;关联视点下网络社会新闻标题的功能语用分析[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7 张天伟;李佐文;;英汉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的词汇语用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张星;;词义语用收缩和扩充的关联阐释[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孟志刚;从关联理论看对等原则的局限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宋德生;关联理论对于言语行为的解释力[J];云梦学刊;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闻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夏雨;;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影视字幕汉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曦;;寻求听力理解中的最佳相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靳宁;贾德江;;再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赖yN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琳琳;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关联理论视角[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朱晓岚;论法律术语翻译中的语用充实[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吴双;英语中动结构的语用充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巧;一词多义语用充实问题的关联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天伟;多义词语用充实问题的词汇语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邓春;在线新闻的关联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7 姜学龙;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复;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语言阐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金美辰;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词汇的语用充实[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3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2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