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反身代词“自己”的回指歧义

发布时间:2019-09-26 20:14
【摘要】:本文以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回指歧义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体部分、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六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特点,结合着搜集的语料运用归纳方法描写了“自己”回指分布以及“自己”回指歧义在句中的分布,简要分析“自己”的回指类型和影响回指歧义的因素。第三、四、五章在第二章“自己”回指歧义分布描写基础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对比分析方法深层次探讨制约“自己”回指歧义的因素。在句法方面,本文从潜在先行语、句式、句法范畴因素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如何制约“自己”的回指歧义,并指出这些因素是形成“自己”回指歧义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在语义方面,本文探讨了动词、名词、副词的语义指向是如何制约“自己”回指歧义。在语用方面,从“自己”的独特语用用法、人称角度出发论证了它们对“自己”回指歧义的影响。第六章则在影响“自己’回指歧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判定“自己”回指的五条基本原则:主语倾向性、临近倾向性、句法范畴一致性、语义特征相容性、认知语境限制性。文章认为,“自己”回指歧义是句法、语义、语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角度并不能解释“自己”回指歧义现象。“自己”的回指判定也要结合着句法语义语用因素综合考虑。判定“自己”回指时倾向于先运用句法语义原则,然后再运用语用原则。结语部分为文章的第七章,对文章的主要的观点论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飞;;论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建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王德亮;;语篇回指的认知图式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青松;唐昌平;;汉语“自己”所指的优选论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栗爽;;“自己”语义所指的认知解释和语义限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宋芫;;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照应约束的优选论解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丁国钦;;汉语“自己”一词的用法探源[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4期

7 杨丽君;;汉语“自己”性质重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刘礼进;;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照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9 柏灵;;“自己”的结构语义限制及其认知解释[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10 黄月圆 ,杨素英,高立群 ,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反身代词习得考察[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542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42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