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韵》成书摭谈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张再林;;白居易的“维摩人生”及文学史意义——以宋词对维摩诘的接受为例[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陈奰红;;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宋玉洁;;毛滂人品的再评价[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徐安琪;;花间词学本色论新探[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雅正之外:欧阳修词的艳情表述[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建升;;苏轼词编年补正[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屈涛;;麦积山宋僧秀铁壁考[A];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上)——2002年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栋斌;宋代福建农业经济地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少丰;宋代朝贡史实汇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郭玉杰;周必大散文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庆年;岳飞戏的叙事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大祥;;民勤方言古语词汇释[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罗伟豪;;穗港语音规范问题及若干字音的异同[J];当代港澳;1994年01期
3 马德强;;中古元韵问题述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熊加全;;《正字通》俗讹字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邓福禄;;新版《汉语大字典》释义指瑕[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6 杨宝忠;杨清臣;;疑难字续考(十则)[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7 龙仕平;朱俊晓;;《说文·人部》声符字假借义无文献用例形声字声符示源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牛会青;;《广韵》从“尧”得声的谐声字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杨宝忠;;台湾《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存在的问题——以《丙表》心部字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郑张尚芳;;五十身体词的藏汉对应[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竹深;幝〖TPMNRB20090727B02200BT〗〖TPMNRB20090727B02201BT〗[N];闽南日报;2009年
2 苏培成;《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几个问题(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周到;何物火星文?原来脑残体![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张巨龄;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N];光明日报;2007年
5 曹先擢;奥运会后关于汉语和汉字的一些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6 姜小玲;上海话读物有无标准引发议论[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马君花;《资治通鉴音注》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8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会兵;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美香;李德裕诗文用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文丽;《广韵声系》牙音字分类校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史俊;《广韵》异读探讨[D];苏州大学;2005年
4 石薇薇;《广韵》动词新词新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洁;《四声篇海》所引《馀文》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亚平;《五音集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雁;《汉语大字典》“X同X”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黎珏辰;《广韵》通、江两摄阳声韵同源词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萍;东晋李轨音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陈伟达;《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