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词缀“族”“党”“迷”“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03:43
【摘要】:近年来,随着词汇的变化发展,许多近似词缀的语言单位出现在汉语中并广泛参与造词,它们意义未完全虚化,具有定位性、类化性及能产性等特征,我们称之为“类词缀”。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界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但过去的研究多是对类词缀这一语言现象本身或单个类词缀进行探讨,缺乏对其深层次解读及横向对比。在类词缀中,指人的类词缀数量较多,发展较快,代表性较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故本文选取了“族”“党”“迷”“控”四个现代汉语指人类词缀,依托从新词语词典、语料库及网络搜集的语料,运用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相结合、计量统计与对比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探寻它们的历时发展线索,窥见不同类词缀的异同,分析类词缀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了解汉语合成词的发展状况。 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语三部分,其中主体内容共五章。 第一章、第二章是对“族”“党”“迷”“控”四个类词缀语义系统的研究。由于学界缺少对它们的溯源性探讨,故我们选取了介绍古今语义的多部权威工具书作为参考。首先将各部工具书对上述类词缀的解释整理归纳,而后结合具体用例寻求其相关用法,以此为佐证,对四个指人的类词缀语义演变脉络做了梳理。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迷”为典型的自源性类词缀,是现代汉语自身变化的结果:“族”“党”虽不属自源性类词缀,但却是在汉语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由于汉外语言接触而产生;“控”则是他源性类词缀。 第三章首先对每个类词缀自身构词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X+类词缀”这一模式中“X”的特点及相关族词的语法特征做了分析。经分析发现,由于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几个族词中“X”多为双音节词语。需要指出的是,“X迷”族词中虽然“X”以双音节居多,但从绝对数量、使用频率看,单音节“x”仍占据优势。由于“族”“党”“迷”“控”都是指人类词缀,故所构造的词语均为名词性,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从词语模角度看,“X+类词缀”模式中,“X”可以看做词语模中的空位,即模槽,而类词缀是词语模的模标。最后,本章从修辞造词角度分析了这一模式,认为它们整体为类推式仿拟造词,其中“X”又运用了借代造词、比喻造词等不同造词方法。 第四章从语义特征、组配特征、色彩特征三方面对四个类词缀展开横向比较。我们在进行语义特征比较时,分“族”与“党”及“迷”与“控”两组展开分析,它们相互间在语义上有交叉,同时又存在不同。组配特征方面,“迷”与“族”“党”“控”三个新兴指人类词缀有明显不同;“迷”与“控”本身都为动词性成分,它们又有区别于“党”“族”的组配特征。另外,本章还从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三方面比较了它们的色彩特征。 第五章总结阐述了类词缀产生的动因,分为语言内部动因及外部动因。内部动因主要有语言类推机制的推动、语言经济机制的需求、语言内部平衡机制导致词汇中潜词的显现。外部动因包括语言接触的催化、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社会文化包容性的影响、新的传播媒介的推动以及使用者求新、求简、求异心理的促成。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本文编号:2567307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杰;论潜词和潜义[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3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张小平;当代汉语类词缀辨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沈孟璎;修辞方式的渗入与新词语的创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刘旭;;释网络“控”族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7 伍铁平;;论语言的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01期
8 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姜同绚;;类推机制视角下的新词语论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6期
10 张晓青;;说“X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56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