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教学起点的思考——来自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黎明,郁夜琴;伪主体 伪生活 伪科学——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沙琦,冯建军;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6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7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熊素娟;;课程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龙宝新;从理性观的变迁看教育精神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伟力;职中生语文学习动机的调查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延君;语感和中学语感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建萍;试论研究性阅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英;排球二传队员的观察力及培养对策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9 石志华;论“以人为本”作文教学的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丁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宪柳;;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写作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2 李保春;;巧设语境 恰用文字——谈写作中怎样增强语言意义的审美性[J];阅读与写作;2011年07期
3 俞磊;韩诗雪;;在写作中建立自由、独立思考的想象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4 熊维俊;;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和结构边界原则的二语写作教学构想[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5 李光霞;;同伴互评在任务型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高全;;论隐喻式思维写作[J];华章;2011年24期
7 林秀琴;;菲律宾华语教学现状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8 刘晖;;新闻传播系双语公关写作课程教学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蒋新红;;当代大学生个性写作“绿化”体系的立体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黎剑月;;信息技术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雯靖;;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初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刘岳峦;;论可持续发展的写作能力培养[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游来林;;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探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栾建伟;尚艳;马洁;;应用写作教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9 刘晓丽;;写作何以能教[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10 刘金明;;对比修辞学及其研究新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华;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写作教学[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邢海珍 张可佳;搭建适用培养体系 实现大学写作跨越[N];文艺报;2007年
3 记者 公磊;“中华语文万里行”落幕,素质教育成共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燕云;对外汉语写作课教案设计[D];中山大学;2010年
2 李明贤;话语标记语与外语写作教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收良;对比修辞:中国人“迂回”写作的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佳潼;试论法律理念在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晓慧;句法象似性:文学中取得修辞效果的有效手段[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巍薇;过程式写作法在对外汉语中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陶岩;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写作衔接偏误分析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建丹;混沌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邱秋燕;对外汉语写作课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D];中山大学;2012年
10 文格;二语写作错误反馈信念与策略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1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