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内江方言语音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8:06
【摘要】:本文以内江市市中区和东兴区语音作为调查对象,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例字作为基础例字,运用田野调查、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接触理论,结合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方言处理软件,对内江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作了全面的描写。通过与北京音系的共时比较和《广韵》的历时比较,揭示出内江方言的语音现状以及音系特点。 声母系统,内江方言共有25个声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Z、η、v四个声母,少了n声母。古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绝大部分遵循平送仄不送的原则;古精组字在洪音前读作ts、tsh、s,在细音前读作t(?)、t(?)h、(?);泥母一二等字与来母相混,读作I,三四等字读作(?)古见组字在洪音前读作k、kh、x,在细音前读作t(?;、t(?)h、(?);知、章、庄组舌尖后音字在老派语音中保留较完整,但在中、青派语音中出现一字有平翘两音的情况,区别于其他西南官话区的语音特征。同大多数西南官话区一样,晓、匣母字与合口呼u韵相拼时与非组字相混。 韵母系统,内江方言有37个韵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e、io、ue、iai四个韵母,少了γ、uo、(?)η、iη、u(?)η五个韵母;o与北京音系的o、γ、uo、u韵对应,e与北京音系的o、γ、ai、ei韵对应,oη与北京音系的(?)η、u(?)η、oη韵对应;韵母的古今演变为入声韵尾消失,转化到相对应的阴声韵中,阳声韵m尾和部分η尾归并到元音相同或相近的n尾韵,促使咸、山摄合流,曾、梗摄与深、臻摄合流。 声调系统,内江方言有4个声调,调值分别是阴平35,阳平31,上声41,去声312,声调起伏较小。古今演变趋势为:古平声的清声母字读作阴平;古平声的浊声母字读作阳平;古上声的清声母以及次浊声母字读作上声;古入声消失,几乎全部归并到去声中,故古上声的全浊声母、古去声以及入声字均读作去声。由于来源广,今内江方言中去声字最多。 内江方言例外字的产生一方面由原发性音变导致,即语音的自身演变所造成的例外。这种演变是纵向的,包括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字形中声符的影响,由常用字声符类推造成的例外;二是古音的遗留:三是语音的超前演变;四是文献材料的差异;五是语流音变;六是音移现象;七是使用频率的不同造成的例外;八是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异方言的接触和遗留,使得语音发生趋同现象,导致某一语音发生不规则的变化。 内江方言的音变现象,包括有两字组连续音变、儿化、文白异读以及翘舌字的音变情况。两字组的变调主要有以下规律:一是变调后都变成了高、低两个平调;二是重音的位置决定变调的形式;三是变调的频率很高。文白异读现象反映的是内江方言语音系统的历史层次,主要由方言间的接触造成。内江方言中知、章、庄组字仍然呈现两分,但在逐渐向精组字合流;老年一代是翘舌音的稳定期,中、青代是翘舌音向平舌音转换的过渡期。内江方言的儿化现象表现为绝大部分的韵母都可儿化,具有普遍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郝锡炯 ,胡淑礼;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崔荣昌;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翟时雨;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刘勋宁;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5 潘悟云;;面向经验科学的第三代音韵学[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燕;四川自贡等八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荣华;四川安岳大平话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5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25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