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作为新闻秘书的外交部发言人南海问题话语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6:55
【摘要】:本文以作为新闻秘书的外交部发言人近五年就南海问题的应答话语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次着力研究外交部发言人应答南海问题话语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词汇标记、语用策略、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外交部发言人话语演变对新闻秘书的启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外交部发言人话语研究的缘起和现状,并指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一章以历史背景和话语内涵为基础,把外交部发言人应答南海问题话语演变划分为友好协商、先发制人、合作抨击三个阶段。第二章从三方指称语和我方情感态度词汇标记的使用频率角度验证三个阶段的各自特征。第三章则基于语用策略的使用情况,将三个阶段的策略概括为闪避策略、告知策略和双向策略。第四章主要提炼外交话语演变具有立场的坚定性和态度的变化性两大规律,并从内部和外部分析其原因,提出新闻秘书要坚持“以我为主”,提高外交话语的主导权、主动权和有效度。最后说明,作为新闻秘书的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研究,对新闻秘书掌握外交话语应答策略、提高新闻秘书的话语主导权、主动权和有效度,提升新闻秘书的外交话语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图文】:

使用频率,政府,发言人,主权国家


1 可以看出,自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中国(政府)”这一指称语的使用下降趋势;指称语“中方”使用频率有小幅的波动,在第二阶段有所下降,又逐步上升,从总体上看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而“我们”、“我”这两种指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尤其是“我”这一具备主观感情色彩的指称语增可推断,随着南海问题的动态演变,发言人在应答话语中开始注意使用“我为主语,来间接指称“中国”这一主权国家,进而向国际社会有效表明我方的变化。称对方的词汇答的形式上看,在例行记者会上是记者与发言人之间一问一答的互动行为。上看,问题所涉及的对象是有关的主权国家或地区性的区域组织。表面上发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实则是面向问题中所涉及的主体作出回应,乃至向整方有关立场、政策、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因此,发言人在应答话语中会较少

指称,词汇,使用频率,南海问题


2 可以看出,直接用“你(们)”来指称对方的词汇使用频率呈稳健上升的走一方面外交部发言人在应答过程中开始更多地注重与现场记者媒体的直接互也提请相关媒体注意在南海问题上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报道,有力地向世界传称他方的词汇中国南海,原本只是关于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部然蔑视国际法律法规,企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试图从南海问题中,导致南海问题不断复杂化、扩大化、国际化。因而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及不同国家,通过使用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指称语来指称他问中所涉及的一些国家或区域组织。阶段 2012 年 4 月——2013 年 6 月指称他方的指称语统计情况,如表 4 所示,可

变化图,指称,使用频率,词汇


士学位论文 作为新闻秘书的外交部发言人南海问题话语演变 3 可看出,南海问题的主要涉及国家为菲律宾,如折线所示在第二阶段有明,存在低谷值。与此对应,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出现频率在此阶段都出表明在南海问题在第二阶段愈演愈烈,主要原因在于以美国和日本为主导的断干涉,进而影响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此外,东盟的出现频率较为稳定上中方一直强调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共赢,加强沟通与协商。,对三类指称语在三个阶段中的使用情况,做了对比统计:图 4:三类指称词汇在三个阶段中的使用频率变化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鹏;朱密;;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以刘为民就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答记者问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5年09期

2 蔡英英;;外交语言中的含糊策略的语用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3 蓝纯;胡毅;;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闪避回答的语用分析[J];中国外语;2014年06期

4 杨泽伟;;“中国梦”的国际法解读[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4年02期

5 刘笑盈;;中国与国际秩序转型中的话语体系建构[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7期

6 吕佳;;语用预设在新闻发言人应答话语中的功能探析——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孙莉;陈新仁;;话语态度与主权建构——以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陆蓉;;指称表达选择与关系建构——以国台办发言人对台政策话语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杨昕;;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建构[J];探索;2014年01期

10 葛红亮;;中国南海维权与国际形象重塑[J];太平洋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里云;中国—东盟关系中外交话语的调适与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孟慧丽;话语权博弈:中国事件的外媒报道与中国媒体应对[D];复旦大学;2012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海洋话语权构建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王佳音;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叙述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左可敏;评价理论视角下有关南海争端的官方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4 刘芳汝;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语言素养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肖丹青;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问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冠婷;新闻发言人语言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沫;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的语篇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郑茵瀛;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语域功能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10 郭品;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7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