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跨文化形象学:辩驳与猜想

发布时间:2020-08-28 20:32
   当前学界对跨文化形象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世界的中国形象"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复制;西方与非西方处于"主体/他者"的二元关系中,从而陷后者于建构主体性的两难境地;跨文化形象学研究的价值立场可能背叛它的学理性。事实上,在"中国的自我想象"问题上,中国的自我想象话语固然受到西方影响,但终究是从自我的主体性出发,挪用和重写了西方话语。在现代民族国家之外建构另类现代性,仍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曦;;在批判与建构之间:跨文化形象学的两张面孔[J];东南学术;2014年01期

2 吴励生;;在他者的意象关联性中重新建构主体性中国形象(上)——世界秩序原理的批判性解读:关于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1期

3 吴励生;;在他者的意象关联性中重新建构主体性中国形象(下)——世界秩序原理的批判性解读:关于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2期

4 周云龙;;西方的中国形象:源点还是盲点——对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相关问题的质疑[J];学术月刊;2012年06期

5 王晓平;;“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方法论问题——评周宁跨文化研究系列论著[J];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6 周宁;;又一种“反西方中心的西方中心主义”——由答周云龙质疑引出的反思[J];学术月刊;2012年06期

7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问题与方法的困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李勇;;现代中国的自我想象——跨文化形象学的终极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林曦;;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论跨文化形象学的认识论原则[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林曦;;跨文化形象学的二律背反[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思路、出路或末路[J];东南学术;2014年01期

2 张春晓;;反写·立场·语境——后殖民主义研究的知识社会学批判[J];东南学术;2014年01期

3 曾繁健;;英诗中国形象的研究范式[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彭慧;潘国政;;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原平方;;“他者”镜像构建下的“中国模式”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6 李彬;;批判学派与中国[J];青年记者;2013年01期

7 吴子林;周娆;;走进历史 扎根现实——2012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报告[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王晓平;;“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方法论问题——评周宁跨文化研究系列论著[J];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9 丁月华;纪丙满;;西方藏家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的评估尺度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年03期

10 林曦;;跨文化形象学的二律背反[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丽娟;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苏俄通讯”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蒙象飞;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2 付瑶;被建构的“中国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洋洋;萨义德《东方学》文化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蔡军;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西方传教士形象[D];安徽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健;;对话李成:中国的政治改革、国际环境及未来[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3期

2 周宁;跨文化的文本形象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3 孙国东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邓正来先生的终身关怀及其思想与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周宁;;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5 吴励生;;在他者的意象关联性中重新建构主体性中国形象(上)——世界秩序原理的批判性解读:关于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1期

6 周云龙;;跨文化形象学:从形象类型到形象网络——周宁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7 吕勇;;当代中国思想界对主体性的两种讨论——以李泽厚“主体性的人”与邓正来“主体性的中国”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周宁;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三组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周云龙;;西方的中国形象:源点还是盲点——对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相关问题的质疑[J];学术月刊;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菁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建峰;;西方修辞与西方的中国形象塑造[J];修辞学习;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80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0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