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些许”的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7:42
   迄今为止,汉语语法学界对不定量词“些”、“点”及相关低量词语“一些”、“一点(儿)”、“有些”“有点(儿)”等词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颇有意义的创获。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现代汉语“些许”这一词,学界还是鲜有讨论,尚未有专门系统的研究。“些许”在权威词典中的词性被界定为一个形容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是否出现了新的功能,如替代、修饰程度等语法功能,“些许”是否和“有些”“有点(儿)”衍生出程度副词的用法等词性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立足语言事实,描写与解释现代汉语中“些许”不同的分布、用法和功能,分析其语义与语用特征,并从历时角度揭示其发展轨迹,探索其演化的动因与机制。通过对其与“些微”的对比分析揭示“些X”词语的演化共性与个性等。文章主要通过三个部分展开论证。首先是绪论。介绍选题对象,确定研究重点。总结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与现状以及本文运用的理论与方法,明确本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讨论“些许”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与词性。考察了其基本词性与扩展出的语法功能,将词类归属的问题界定清楚,分出形容词、具有替代功能的代词、修饰行为“程度”的副词,并通过定语、宾语、状语对应句法分布来论证。第二章讨论“些许”的语义特征与语用特点。统计与分析“些许”的语义特征以及其后所接N/V/A的性质特点、正负评价等对“些许”表达功能的选择限制。并分析“些许”在语用层面的功用,探讨其在参与句子时表达说话者对听话人委婉描述,留下周旋空间等三个方面的语用价值。第三章讨论其历史来源与发展趋势。从历时角度考察“些许”的来源与演变,从修饰“货币银两”,到“微物”、“小事”,再到“烟火暴烈之气”,从修饰具体事物逐渐抽象化,从最开始的代词,并兼具指量,逐渐前移,演化至现代汉语形容词。并根据其演变轨迹,看当代汉语“些许”的发展与趋势,程度副词的用例大量涌现,其副词化的机制与动因值得探讨。第四章讨论其与相关词的异同比较。“些微”与“些许”都是“些X”结构,二者在词类归属、表达功用、演化历程、功能转换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通过与副词“些微”的分析对比,进一步说明将“些许”分化出副词的合理性。第五章讨论同形异构的分化标准与鉴别方法。辨析“V/A了些许”中“些许”充当宾语还是补语的问题,探究从述宾结构走向述补结构的原因,找到区别的标准,并根据这些差异,发现并归纳出易于鉴别和便于操作的四种方法。最后是结语与余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指出本文的不足。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不定量词“点”“些”的研究
        2.2 关于“有点”、“有些”的研究
    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3.1 本文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3.2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一章 不同功用的三种词性
    1 “些许”的词性界定问题
        1.1 形容词“些许”的分布
        1.2 代词“些许”的分布
        1.3 副词“些许”的分布
    2 “些许”的句法分布
        2.1 充当定语的形容词
        2.2 充当宾语的代词
        2.3 充当状语的副词
        2.4 共现与连用
    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同形异构的分化鉴别
    1 “V/A了些许”同形异构
        1.1 “V了些许”和“A了些许”
        1.2 从述宾到述补
    2 分化与鉴别
        2.1 分化的标准
        2.2 鉴别的方法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义特征及其表达功用
    1 语义特征
        1.1 “些许”的语义特征
        1.2 后接成分的语义特征
        1.3 和“一些/点”的特征差异
        1.4 同“有些/点”的语义对比
    2 表达功用
        2.1 修饰程度轻微
        2.2 表述委婉语气
        2.3 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2.4 伴随新情况的出现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演化趋势及其动因机制
    1 历史来源与演变
        1.1 来源考证
        1.2 历史演变
    2 当代用法与探析
        2.1 功能分布
        2.2 动因与机制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些许”与“些微”的异同
    1 分布与词性方面
        1.1 词类归属的比较
        1.2 句法分布的比照
    2 表达与功用方面
        2.1 表达功用的共性
        2.2 语义特征的共性
    3 演化与机制方面
        3.1 演化过程的比较
        3.2 功能转化的比较
    4 本章小结
结语与馀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玉麒;;现代汉语“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构想[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6期

2 李建珍;;课堂上的那些“疑问句”[J];青年教师;2011年01期

3 张颂;;浅说现代汉语中的介词“自”[J];文教资料;2016年25期

4 赵士清;;阳光教育让每个生命尽享阳光[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12期

5 张颂;;“作”和“做”的语法语义特征分析[J];文教资料;2016年26期

6 徐红玉;;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7 胡念耕;;现代汉语的“同词反义”现象[J];语文学习;1985年04期

8 傅力;;现代汉语复合计量量词浅述[J];语文学习;1990年01期

9 ;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形成的原因[J];语文学刊;1998年06期

10 郭亚博;;现代汉语时间名词研究述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淼;基于语料库技术的《官话萃珍》字词使用情况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2 王思奇;现代汉语“尬+X”结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3 肖舒馨;现代汉语寒暄语语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4 何雪飞;早期现代汉语的副词使用状况考察[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5 范颖;现代汉语主观极量构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6 袁慧莲;现代汉语“V_单+于”结构探析[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胡帆璠;现代汉语“来得”的分化及其语法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8 赵家仪;现代汉语“些许”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 孙志悦;《现代疑难同义词词典》形容词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郭若祺;现代汉语主观限量构式“V不了多A”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2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82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