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音的演变模式及对声韵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9 18:37
本文是对介音的研究。主要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及与汉语有发生学关系或接触关系语言进行考察,对介音这一语音成分做出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对国内外关于本课题及相关问题研究情况的总结归纳;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也包括本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主要对介音的归属进行界定、将介音进行分类,描写类型分布及与主要元音、主要辅音的拼合情况。本文将介音分为两大类:元音性介音和辅音性介音。其中元音性介音又可以细化为纯元音性介音和半元音性介音。描写各类型介音的分布情况。第三章系统地整理出介音演变的模式类型,这部分主要结合介音的来源问题来阐述,介音的演变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即便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时期存在形式也是不同,我们通过增生、失落、演变和合并四种不同模式类型的归纳更清楚地了解介音的有无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第四章分别归纳出介音对声母、韵母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描写了介音对声母产生的腭化、齿化、卷舌化、唇化现象的影响;对韵母产生的高化、后化现象影响。第五章全文的结语部分,也就是对全文的相关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总结概括。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二、介音的界定、类型及组合情况
1、介音的界定
1.1 介音的定义阐述
1.2 介音的归属界定
1.2.1 介音属韵
1.2.2 介音属声
1.2.3 介音是独立成分
1.2.4 介音的归属界定:介音是一个独立成分
2、介音的类型
2.1 元音性介音
2.1.1 纯元音性介音
2.1.2 半元音性介音
2.1.3 元音性介音与主要元音、主要辅音的拼合情况
2.2 辅音性介音
2.2.1 介音l
2.2.2 介音r
2.2.3 介音l、r的变体
2.2.4 辅音性介音与主要辅音的拼合情况
三、介音的演变模式
1、增生
2、失落
3、演变
j"> 3.1 第一种模式:l>j
j"> 3.2 第二种模式:r>j
>w"> 3.3 第三种模式:l>>w
4、合并
四、介音对声韵母的影响
1、介音对声母产生影响
1.1 腭化现象
1.1.1 第一种模式:舌根音的腭化
1.1.2 第二种模式:舌尖前音的腭化
1.1.3 第三种模式:舌尖中音的腭化
1.1.4 第四种模式:唇音的腭化
1.2 齿化现象
1.3 卷舌化现象
1.3.1 第一种模式:介音r的卷舌化
1.3.2 第二种模式:介音i的卷舌化
1.4 唇化现象
2、介音对韵母产生影响
2.1 高化现象
2.2 后化现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部吴语古假摄二等字今读类型及相关音变[J]. 孙宜志. 方言. 2012(02)
[2]中古见溪群三母在晋南方言中的卷舌化现象[J]. 赵变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侗台语的长短元音[J]. 金理新. 语言研究. 2011(04)
[4]湘语宕开一精组字与宕开三庄组字韵母介音u的来源[J]. 瞿建慧. 云梦学刊. 2011(01)
[5]初中生英语音准的重要性[J]. 罗媛.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8)
[6]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读[m-]声母现象[J]. 曾春蓉.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4)
[7]长治县方言介音的消长及互转[J]. 崔启明. 职业圈. 2007(22)
[8]通城(麦市)知系字的读音[J]. 李建校. 晋中学院学报. 2007(01)
[9]越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的语音对应规律浅探[J]. 刘亚辉. 梧州学院学报. 2007(01)
[10]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J]. 张光宇. 中国语文. 2006(04)
博士论文
[1]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 叶晓锋.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近代以来汉语介音系统研究[D]. 刘静.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6104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二、介音的界定、类型及组合情况
1、介音的界定
1.1 介音的定义阐述
1.2 介音的归属界定
1.2.1 介音属韵
1.2.2 介音属声
1.2.3 介音是独立成分
1.2.4 介音的归属界定:介音是一个独立成分
2、介音的类型
2.1 元音性介音
2.1.1 纯元音性介音
2.1.2 半元音性介音
2.1.3 元音性介音与主要元音、主要辅音的拼合情况
2.2 辅音性介音
2.2.1 介音l
2.2.2 介音r
2.2.3 介音l、r的变体
2.2.4 辅音性介音与主要辅音的拼合情况
三、介音的演变模式
1、增生
2、失落
3、演变
j"> 3.1 第一种模式:l>j
j"> 3.2 第二种模式:r>j
>w"> 3.3 第三种模式:l>>w
4、合并
四、介音对声韵母的影响
1、介音对声母产生影响
1.1 腭化现象
1.1.1 第一种模式:舌根音的腭化
1.1.2 第二种模式:舌尖前音的腭化
1.1.3 第三种模式:舌尖中音的腭化
1.1.4 第四种模式:唇音的腭化
1.2 齿化现象
1.3 卷舌化现象
1.3.1 第一种模式:介音r的卷舌化
1.3.2 第二种模式:介音i的卷舌化
1.4 唇化现象
2、介音对韵母产生影响
2.1 高化现象
2.2 后化现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部吴语古假摄二等字今读类型及相关音变[J]. 孙宜志. 方言. 2012(02)
[2]中古见溪群三母在晋南方言中的卷舌化现象[J]. 赵变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侗台语的长短元音[J]. 金理新. 语言研究. 2011(04)
[4]湘语宕开一精组字与宕开三庄组字韵母介音u的来源[J]. 瞿建慧. 云梦学刊. 2011(01)
[5]初中生英语音准的重要性[J]. 罗媛.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8)
[6]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读[m-]声母现象[J]. 曾春蓉.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4)
[7]长治县方言介音的消长及互转[J]. 崔启明. 职业圈. 2007(22)
[8]通城(麦市)知系字的读音[J]. 李建校. 晋中学院学报. 2007(01)
[9]越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的语音对应规律浅探[J]. 刘亚辉. 梧州学院学报. 2007(01)
[10]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J]. 张光宇. 中国语文. 2006(04)
博士论文
[1]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 叶晓锋.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近代以来汉语介音系统研究[D]. 刘静.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6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4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