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江西信丰客家话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01:49
  本文主要以江西赣州信丰客家话的语法为研究对象,以刘丹青所编写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为理论框架基础,并借鉴其他语法研究理论制订了适合本文研究的结构框架,同时在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主要描写分析信丰客家话的语法特点,勾勒出其语法面貌。本文一共九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信丰县的地理位置以及信丰客家话的归属、客家话的研究现状、本文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内容。第二章是语音简介,主要介绍了信丰客家话(以古陂镇为代表点)的语音音系以及语音特点。第三章是构词和形态部分,主要描写了信丰客家话的词缀和重叠问题,以此来揭示信丰客家话的构词特点。第四章是功能词,本章主要描写分析了信丰客家话量词、人称代词、指示词、结构助词、副词、介词与连词、语气词的语法表现及语法特点和功能。第五章是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信丰客家话的小称、领属以及指称。第六章是动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主要介绍了信丰客家话动词的体特征,包括先行体、起始体、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再次体和尝试貌。此外,还描述了信丰客家话的情态问题,主要是从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三个方面去描写。第七章是句法结构,...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信丰客家话简介
    1.2 江西客家话语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第二章 语音简介
    2.1 信丰古陂客家话语音音系
    2.2 信丰古陂客家话语音特点
第三章 构词与形态
    3.1 词缀
        3.1.1 前缀
        3.1.2 后缀
    3.2 重叠
        3.2.1 动词重叠
        3.2.2 形容词重叠
        3.2.3 量词重叠
第四章 功能词
    4.1 量词
        4.1.1 信丰客家话的量词分类
        4.1.2 信丰客家话量词的语法功能
        4.1.3 信丰客家话量词的特殊形式
    4.2 人称代词
    4.3 指示词
        4.3.1 基本指示词
        4.3.2 方所指示词
        4.3.3 个体指示词
        4.3.4 时间指示词
        4.3.5 性状方式指示词
        4.3.6 程度指示词
    4.4 结构助词
    4.5 副词
        4.5.1 时间副词
        4.5.2 程度副词
        4.5.3 范围副词
        4.5.4 语气副词
        4.5.5 否定副词
    4.6 介词与连词
        4.6.1 介词
            4.6.1.1 前置词
            4.6.1.2 后置词
        4.6.2 连词
    4.7 语气词
        4.7.1 陈述语气词
        4.7.2 疑问语气词
        4.7.3 祈使语气词
        4.7.4 感叹语气词
第五章 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
    5.1 小称
    5.2 领属
        5.2.1 Pr+Pd
        5.2.2 Pr+个+Pd
[pai31])+量词+Pd">        5.2.3 Pr+指示词(介/□[pai31])+量词+Pd
        5.2.4 关于加不加“个”的问题
    5.3 指称
        5.3.1 人称代词
        5.3.2 专有名词
[pai31]+量词+名词”结构">        5.3.3 “介/□[pai31]+量词+名词”结构
        5.3.4 “数词+量词+名词”结构
        5.3.5 光杆名词
第六章 动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
    6.1 体
        6.1.1 先行体
        6.1.2 起始体
        6.1.3 进行体
        6.1.4 持续体
        6.1.5 完成体
        6.1.6 再次体
        6.1.7 尝试貌
    6.2 情态(modality)
        6.2.1 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
        6.2.2 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
        6.2.3 动力情态(Dynamic Modality)
第七章 句法结构
    7.1 被动结构
        7.1.1 有标记被动结构
        7.1.2 无标记被动结构
    7.2 处置结构
    7.3 及物结构
        7.3.1 不及物结构
        7.3.2 单及物结构
        7.3.3 双及物结构
            7.3.3.1 双及物结构句式
            7.3.3.2 优势句式的倾向问题
    7.4 致使结构
        7.4.1 致使结构的编码方式
        7.4.2 致使结构的语义表现
    7.5 比较结构
        7.5.1 差比结构
        7.5.2 等比结构
        7.5.3 否定形式
        7.5.4 关于比较结构的省略问题
    7.6 动补结构
        7.6.1 结果补语
        7.6.2 状态补语
        7.6.3 趋向补语
            7.6.3.1 简单趋向补语
            7.6.3.2 复合趋向补语
            7.6.3.3 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
        7.6.4 程度补语
第八章 简单句和复杂句
    8.1 判断句
    8.2 疑问句
        8.2.1 是非问句
        8.2.2 特指问句
        8.2.3 选择问句
    8.3 否定句
    8.4 祈使句
    8.5 感叹句
    8.6 复合句和复杂句
        8.6.1 主从句
            8.6.1.1 补足语从句
            8.6.1.2 定语从句
            8.6.1.3 状语从句
        8.6.2 并列复句
第九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康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温珍琴.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08)
[2]赣南客家方言处所介词的语法功能举隅[J]. 赖海燕,段福德.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3]石城话的“加1-词”[J]. 温昌衍.  语言研究. 2008(02)
[4]几个含“死”义动词的虚化轨迹[J]. 李宗江.  古汉语研究. 2007(01)
[5]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 朱冠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5(02)
[6]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5(01)
[7]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 李蓝.  方言. 2003(03)
[8]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J]. 温昌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9]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 陆俭明.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1)
[10]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1(05)

博士论文
[1]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南开大学 2014
[2]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 苏俊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齐春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 彭利贞.复旦大学 2005
[5]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 牛顺心.上海师范大学 2004
[6]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 杜道流.安徽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南康(唐江)话“拿”字句研究[D]. 肖文悦.江西师范大学 2013
[2]宾阳话语法研究[D]. 覃东生.广西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主语从句研究[D]. 陶言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 刘汉银.云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8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48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