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質達霰與利言對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12:41
對音是研究漢語音韻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梵漢對音,它的優點主要體現在材料豐富,保存相對完整,且梵文是記音的語言,對漢語歷史音值的研究尤為珍貴。本文立足於中唐時期兩位譯師阿質達霰和利言的梵漢對音材料,探究其語音面貌,進而討論中唐時期通語的特點與傳播情況。全文共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本章主要梳理了研究背景,並簡單介紹了選題的材料、研究意義、研究方法以及相關的梵文知識。第二章為材料的整理與說明。本章立足於《大正藏》,藉助《中華藏》和《房山石經》兩部佛藏,《大藏全咒》(林光明,2001)和《古梵文佛教咒語全集》(簡豐祺,2007)兩部咒語集,以及《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M.Monier-Williams,1899)《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Dictionary》(F.Edgerton,1953)和《梵漢大詞典》(林光明、林怡馨,2005)等相關詞典,對兩份材料進行整理和說明。第三章,整理兩位經師的聲母對音材料,並進行說明和對比,在此基礎上對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包括:鼻音兼對鼻輔音和濁塞音問題的再討論、輕唇音分化的討論、泥娘母分化問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梵漢對音研究綜述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意義
一、阿質達霰與密咒
二、利言與《梵語雜名》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三節 相關梵文知識介紹
一、梵文元音和輔音的簡單介紹
二、相關的梵文音變原則
第二章 材料整理與說明
第一節 阿質達霰對音材料的整理與說明
一、密咒整理
二、音译词整理
三、材料中的注釋
第二節 利言對音材料的整理與說明
一、《梵語雜名》編排問題舉例
二、詞條內容問題舉例與校勘
三、材料中的注釋
第三章 輔音的對音及聲母相關問題
第一節 阿質達霰輔音對音
一、梵文喉音k kh g gh? 組
二、梵文顎音c ch j jh?組
三、梵文捲舌音??h??h?組
四、梵文齒音t th d dh n組
五、梵文唇音p ph b bh m組
六、梵文咝音??sh組
七、半元音y r l v組
八、k?零聲母
第二節 利言輔音對音
一、梵文喉音k kh g gh? 組
二、梵文顎音c ch j jh?組
三、梵文捲舌音??h??h?組
四、梵文齒音t th d dh n組
五、梵文唇音p ph b bh m組
六、梵文咝音?s s h組
七、半元音y r l v組
八、k?零聲母
第三節 阿質達霰與利言輔音對音比較
第四節 聲母相關問題的討論
一、關於鼻音兼對鼻輔音和濁塞音的再討論
二、關於輕唇音分化的討論
三、泥娘母的分化
四、關於全濁聲母送氣與清化的討論
第五節 小結
一、阿質達霰聲母對音表
二、利言聲母對音表
第四章 元音對音及韻母相關問題
第一節 阿質達霰元音對音
一、陰聲韻
二、陽聲韻
三、入聲韻
第二節 利言元音對音
一、陰聲韻
二、陽聲韻
三、入聲韻
第三節 阿質達霰利言元音對音的比較
第四節 韻母相關問題的討論
一、介音(韻頭)
二、主元音
三、韻尾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聲調
第六章 結語——從對音看中唐北方通語的特點與傳播
第一節 從對音看中唐北方通語的特點
一、聲母
二、韻母
第二節 從對音看中唐安西的漢語通語情況
附錄一:阿質達霰咒語對音字譜
附錄二:利言《梵語雜名》對音字譜
參考文獻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J]. 储泰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2]中古全浊声母不送气探讨[J]. 伍巍. 语文研究. 2000(04)
[3]试论唐五代全浊声母的“清化”[J]. 黄笑山. 古汉语研究. 1994(03)
[4]周、隋长安方音初探[J]. 尉迟治平. 语言研究. 1982(02)
本文编号:295130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梵漢對音研究綜述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意義
一、阿質達霰與密咒
二、利言與《梵語雜名》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三節 相關梵文知識介紹
一、梵文元音和輔音的簡單介紹
二、相關的梵文音變原則
第二章 材料整理與說明
第一節 阿質達霰對音材料的整理與說明
一、密咒整理
二、音译词整理
三、材料中的注釋
第二節 利言對音材料的整理與說明
一、《梵語雜名》編排問題舉例
二、詞條內容問題舉例與校勘
三、材料中的注釋
第三章 輔音的對音及聲母相關問題
第一節 阿質達霰輔音對音
一、梵文喉音k kh g gh? 組
二、梵文顎音c ch j jh?組
三、梵文捲舌音??h??h?組
四、梵文齒音t th d dh n組
五、梵文唇音p ph b bh m組
六、梵文咝音??sh組
七、半元音y r l v組
八、k?零聲母
第二節 利言輔音對音
一、梵文喉音k kh g gh? 組
二、梵文顎音c ch j jh?組
三、梵文捲舌音??h??h?組
四、梵文齒音t th d dh n組
五、梵文唇音p ph b bh m組
六、梵文咝音?s s h組
七、半元音y r l v組
八、k?零聲母
第三節 阿質達霰與利言輔音對音比較
第四節 聲母相關問題的討論
一、關於鼻音兼對鼻輔音和濁塞音的再討論
二、關於輕唇音分化的討論
三、泥娘母的分化
四、關於全濁聲母送氣與清化的討論
第五節 小結
一、阿質達霰聲母對音表
二、利言聲母對音表
第四章 元音對音及韻母相關問題
第一節 阿質達霰元音對音
一、陰聲韻
二、陽聲韻
三、入聲韻
第二節 利言元音對音
一、陰聲韻
二、陽聲韻
三、入聲韻
第三節 阿質達霰利言元音對音的比較
第四節 韻母相關問題的討論
一、介音(韻頭)
二、主元音
三、韻尾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聲調
第六章 結語——從對音看中唐北方通語的特點與傳播
第一節 從對音看中唐北方通語的特點
一、聲母
二、韻母
第二節 從對音看中唐安西的漢語通語情況
附錄一:阿質達霰咒語對音字譜
附錄二:利言《梵語雜名》對音字譜
參考文獻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J]. 储泰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2]中古全浊声母不送气探讨[J]. 伍巍. 语文研究. 2000(04)
[3]试论唐五代全浊声母的“清化”[J]. 黄笑山. 古汉语研究. 1994(03)
[4]周、隋长安方音初探[J]. 尉迟治平. 语言研究. 1982(02)
本文编号:2951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5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