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系传》声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09:10
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部对《说文》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疏解的著作,对《说文》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声训是徐锴为《说文》作注的重要训诂方式,其目的是探求事物得名的来源以及语词之间的源流关系。据我们统计,《说文解字系传》的声训多达465条,秦汉时期,声训从萌芽状态逐渐走向兴盛。汉魏之后,随着语音的变化,声训不再被大规模使用。直到清代乾嘉时期,朴学家受声训的启发,有意识的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寻求词源,这一训诂方式再次被重视。因此,处在由南唐时期的徐锴大规模使用声训,在训诂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深入探究。我们全面搜取徐锴《说文系传》中的465条声训,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声训的对象,表述方式,以及声训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说文系传》声训对前代训释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到,从徐锴大量使用同声符字为训(大约占全部声训的66.02%)的现象可知,《说文系传》声训对宋代的“右文说”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到清代,清儒先将“右文说”发展为“右音说”,其后彻底摆脱形体,因声求义,以声音为出发点解释词源,实现了“语文学”到“语言学”的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徐锴...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说文系传》及其声训状况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章 《说文系传》声训的分析
第一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表述方式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对象
一、为《说文》被释词作声训
二、为《说文》训释词作声训
第三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目的
一、同源声训
二、义理声训
三、民俗声训
第二章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继承
一、《说文系传》对前代声训引用
二、《说文系传》对前代声训吸收
第二节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
一、《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类型
二、《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途径
第三章 《说文系传》声训的影响
第一节 《说文系传》声训对“右文说”的影响
一、点明“亦声”
二、直释声符义
三、同声符的形声字相释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对“因声求义”的影响
一、《说文系传》声训结论对清人的影响
二、《说文系传》声训观念对清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文》“表”为“衣上”说——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研究之一[J]. 黄金贵,姚柏舟. 古汉语研究. 2016(02)
[2]论《释名》民俗声训的文化意蕴[J]. 魏宇文. 嘉应学院学报. 2015(06)
[3]《文心雕龙》文体声训释名初探[J]. 吴泽顺,王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说文解字系传》音训研究[J]. 吴泽顺.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08(02)
[5]对声训的重新认识[J]. 朱惠仙.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语言学的自主创新[J]. 王宁. 语言科学. 2006(02)
[7]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J]. 曾昭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8]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及其字形文化研究[J]. 韩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说文解字系传》在《说文》研究中的开创性意义[J]. 赵铮.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10]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J]. 曾昭聪. 古汉语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说文解字》声训研究[D]. 曾金燕.云南大学 2014
[2]朱熹《论语集注》之训诂成就[D]. 陆野.辽宁师范大学 2013
[3]张行孚说文学研究[D]. 孙君翘.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郑玄经注声训研究[D]. 范江兰.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说文系传·通释》的形义说解阐论[D]. 黄潇潇.苏州大学 2008
[6]《论语集注》声训研究[D]. 茹菲.北京语言大学 2008
[7]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训释内容及方法阐释[D]. 吴玲.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毛诗传箋通释》声训研究[D]. 夏春莲.兰州大学 2007
[9]《说文解字系传》同源词研究[D]. 李馨.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说文解字系传》研究[D]. 邵敏.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8403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说文系传》及其声训状况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章 《说文系传》声训的分析
第一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表述方式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对象
一、为《说文》被释词作声训
二、为《说文》训释词作声训
第三节 《说文系传》声训的目的
一、同源声训
二、义理声训
三、民俗声训
第二章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继承
一、《说文系传》对前代声训引用
二、《说文系传》对前代声训吸收
第二节 《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
一、《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类型
二、《说文系传》对声训的创新途径
第三章 《说文系传》声训的影响
第一节 《说文系传》声训对“右文说”的影响
一、点明“亦声”
二、直释声符义
三、同声符的形声字相释
第二节 《说文系传》声训对“因声求义”的影响
一、《说文系传》声训结论对清人的影响
二、《说文系传》声训观念对清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文》“表”为“衣上”说——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研究之一[J]. 黄金贵,姚柏舟. 古汉语研究. 2016(02)
[2]论《释名》民俗声训的文化意蕴[J]. 魏宇文. 嘉应学院学报. 2015(06)
[3]《文心雕龙》文体声训释名初探[J]. 吴泽顺,王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说文解字系传》音训研究[J]. 吴泽顺.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08(02)
[5]对声训的重新认识[J]. 朱惠仙.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语言学的自主创新[J]. 王宁. 语言科学. 2006(02)
[7]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J]. 曾昭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8]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及其字形文化研究[J]. 韩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说文解字系传》在《说文》研究中的开创性意义[J]. 赵铮.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10]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J]. 曾昭聪. 古汉语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说文解字》声训研究[D]. 曾金燕.云南大学 2014
[2]朱熹《论语集注》之训诂成就[D]. 陆野.辽宁师范大学 2013
[3]张行孚说文学研究[D]. 孙君翘.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郑玄经注声训研究[D]. 范江兰.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说文系传·通释》的形义说解阐论[D]. 黄潇潇.苏州大学 2008
[6]《论语集注》声训研究[D]. 茹菲.北京语言大学 2008
[7]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训释内容及方法阐释[D]. 吴玲.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毛诗传箋通释》声训研究[D]. 夏春莲.兰州大学 2007
[9]《说文解字系传》同源词研究[D]. 李馨.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说文解字系传》研究[D]. 邵敏.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8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5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