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9:49
虚词和语序是汉语表达的重要语法手段,古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虚词的研究上。介词作为虚词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别,在汉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意义、来源、用法、分布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历来受到古汉语语法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古汉语介词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一些重要典籍的介词研究尚不充分。《列子》一书是道家的一部重要典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思想、作者等方面,语法方面很少有人涉足,尤其是对其介词的研究,至今未见相关文章。本文以《列子》为语料,以书中介词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书中的介词系统。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简介《列子》作者、成书年代等,分析其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本文研究理论基础,包括对介词的综述、判定与分类,以及《列子》介词的认定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三章详细分析介词,从单音介词和复音介词两个角度对介词展开全面的分析。第四章分析由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第五章为总结部分。结合图表对介词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列子》介词全貌,总结特点并探讨其中的规律。总体来说,在语言方面,《列子》一书既体现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风貌,又展现了中古魏晋时期...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列子》相关简介
一、列子简介
二、《列子》简介
第二节 《列子》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
一、《列子》的研究价值
二、《列子》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介词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介词的判定与分类
一、介词的判定
二、介词的分类
第三节 《列子》介词认定范围及研究方法
一、《列子》介词认定范围
二、本文研究方法
第三章 《列子》介词分析
第一节 单音节介词分析
一、介词与宾语用在谓语中心语前作状语
二、介词与宾语用作谓语中心语后作补语
第二节 复音介词分析
一、用在谓语中心语前作状语
二、用在谓语中心语后作补语
第四章 常用的介词结构
第一节 由介词“以”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二节 由介词“为”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三节 由介词“于”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四节 由介词“自”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五节 由介词“与”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六节 其它常用结构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对单音介词和复音介词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对介词组成的常用结构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子》伪书说述评[J]. 管宗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5)
[2]也论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时兵. 中国语文. 2003(04)
[3]列子语词札记[J]. 李若晖. 武陵学刊. 1997(01)
[4]列子语词柬释[J]. 李若晖. 古汉语研究. 1996(01)
[5]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J]. 马振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6)
[6]《列子》反义词综论[J]. 陈建初. 古汉语研究. 1991(04)
硕士论文
[1]《列子》副词研究[D]. 师倩.山西大学 2007
[2]《列子》考辨三题[D]. 李彬源.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列子》同义词研究[D]. 王美华.曲阜师范大学 2006
[4]《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 苗守艳.河北师范大学 2005
[5]《列子》反义词研究[D]. 陈雪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7288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列子》相关简介
一、列子简介
二、《列子》简介
第二节 《列子》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
一、《列子》的研究价值
二、《列子》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介词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介词的判定与分类
一、介词的判定
二、介词的分类
第三节 《列子》介词认定范围及研究方法
一、《列子》介词认定范围
二、本文研究方法
第三章 《列子》介词分析
第一节 单音节介词分析
一、介词与宾语用在谓语中心语前作状语
二、介词与宾语用作谓语中心语后作补语
第二节 复音介词分析
一、用在谓语中心语前作状语
二、用在谓语中心语后作补语
第四章 常用的介词结构
第一节 由介词“以”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二节 由介词“为”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三节 由介词“于”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四节 由介词“自”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五节 由介词“与”组成的常用结构
第六节 其它常用结构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对单音介词和复音介词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对介词组成的常用结构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子》伪书说述评[J]. 管宗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5)
[2]也论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时兵. 中国语文. 2003(04)
[3]列子语词札记[J]. 李若晖. 武陵学刊. 1997(01)
[4]列子语词柬释[J]. 李若晖. 古汉语研究. 1996(01)
[5]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J]. 马振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6)
[6]《列子》反义词综论[J]. 陈建初. 古汉语研究. 1991(04)
硕士论文
[1]《列子》副词研究[D]. 师倩.山西大学 2007
[2]《列子》考辨三题[D]. 李彬源.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列子》同义词研究[D]. 王美华.曲阜师范大学 2006
[4]《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 苗守艳.河北师范大学 2005
[5]《列子》反义词研究[D]. 陈雪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6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