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22:10
  论文一共包括4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谈到选题的理由,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第二章:对“比”字句的相关研究概述。比如:从偏误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有:徐著玉“韩国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刘红娟“留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式的偏误分析”、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但是真正对越南留学生的“比”字句偏误分析几乎没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对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进行分类,在我的研究对象范围内,主要有四大类偏误,包括:“比”字句结论项的偏误,比较项偏误,比较词偏误和“比”字句的误用。我找出了一共223个偏误,其中,偏误比率最高的就是结论项的,占总偏误的39.01%。其次,比较项的偏误也很高,达到32.74%。排在第三是比较词的偏误,占比例19.73%,最后是“比”字句的误用,占比例8.52%。上述的四大类偏误中,也分成每一小类偏误。最突出的就是,在结论项里边,越南留学生经常把“很”加进去,同时在使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中也常常出现偏误。第四章: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策略:首先,越南留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受...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
    1.2 “比”字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比”字句的研究范围
    1.4 “比”字句研究对象
第2章 “比”字句相关研究现状
    2.1 从对比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2.2 从“比”字句教与学角度研究
    2.3 从偏误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2.4 从习得“比”字句角度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类型
    3.1 结论项的偏误
        3.1.1 程度副词的误加
        3.1.2 结论项的遗漏
        3.1.3 “的”、“多”的误加
        3.1.4 结论项的错序
    3.2 比较项偏误
        3.2.1 比较项不对称
        3.2.2 “的”的遗漏
    3.3 比较词的偏误
        3.3.1 否定词的错序
        3.3.2 否定词的误加
    3.4 “比”字句的误用
第4章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4.1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
        4.1.1 母语的负迁移
        4.1.2 目的语泛化
        4.1.3 使用回避、简化方式
        4.1.4 教材的编写
    4.2 “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4.2.1 教材方面
        4.2.2 学生方面
        4.2.3 教师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注释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字句肯定式教学策略[J]. 火玥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不比”的语用分析[J]. 余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01)
[3]“比”字句研究简述[J]. 李志兵.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4]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J]. 胡彩敏.  江西社会科学. 2006(01)
[5]现代汉语“比”字句中情态动词意义分布考察[J]. 许国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6]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 王茂林.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7]“比”字句替换规律补议[J]. 程书秋.  北方论丛. 2004(04)
[8]“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 刘焱,邢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X比Y还W”格式的夸张功能[J]. 李杰.  修辞学习. 2001(04)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 陆俭明.  语言文字应用. 1998(04)

博士论文
[1]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 王洁.北京语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韩国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D]. 徐菁玉.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英汉被动句偏误的对比分析[D]. 刘瑶.吉林大学 2009
[3]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研究[D]. 张蕾.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针对初级阶段法国学生的汉语“比”字句研究与教学[D]. 许振敏.北京语言大学 2008
[5]汉语“比”的语法化研究[D]. 邓静怡.四川师范大学 2008
[6]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D]. 郑湖静.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7]现代汉语“比”字句考察[D]. 高云玲.安徽师范大学 2007
[8]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D]. 王炜.四川大学 2007
[9]关于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 陈卓伦.四川大学 2007
[10]特殊“比”字句的研究与教学[D]. 季艳.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43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43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