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7 03:20
本文以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为研究对象,坚持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形式与意义功能相结合的描写方式,结合现代语言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封闭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从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出发,回溯至古代汉语。考察各个时期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各个成员的分布情况,描写历史演变情况,并期望进一步探求其演变发展规律。文章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共四章。第一章绪论,简述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法,确立研究目的,并指出研究的重点难点,构建研究的语料库。第二章、第三章是正文,从现代汉语出发,回溯至古代汉语,分为9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各共时平面的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进行分布情况的描写和分析小结。最后一章结语,概括每个踩踏概念场成员的历时演变情况及其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情况,并进一步探求其发展原因。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理论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由及意义
1.3 研究原则和方法
1.3.1 研究原则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材料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5.1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的选择
1.5.2 踩踏概念场的界定
1.5.3 概念要素分析法的运用
2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2.1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描写
2.2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总结
3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的历时考察
3.1 先秦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1.1 共时材料描写
3.1.2 先秦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2 两汉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2.1 共时材料描写
3.2.2 两汉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3 三国两晋南北朝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3.1 共时材料描写
3.3.2 三国两晋南北朝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4 隋唐五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4.1 共时材料描写
3.4.2 隋唐五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5 两宋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5.1 共时材料描写
3.5.2 两宋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6 元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6.1 共时材料描写
3.6.2 元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7 明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7.1 共时材料描写
3.7.2 明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8 清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8.1 共时材料描写
3.8.2 清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4 结语
4.1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分析
4.2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特点
4.3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原因
4.4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踩”和“踏”——兼论“踩”类词群的词化模式[J]. 高增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J]. 蒋绍愚. 中国语文. 2007(05)
[3]“蹴”释义及其词义的发展[J]. 周凤英,郭沿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4]试论“以人为本”的汉语历史词汇研究[J]. 谭代龙,周文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 蒋绍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6]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 汪维辉. 中国语文. 2003(04)
[7]古汉语同义词的形成原理探微[J]. 周文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8]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J]. 周文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9]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与李宗江先生商榷[J]. 董志翘. 中国语文. 1998(02)
[10]“进”对“入”的历时替换[J]. 李宗江. 中国语文. 1997(03)
博士论文
[1]古汉语物體位移概念场词彙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 郭晓妮.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D]. 雷颖.四川外语学院 2012
[2]汉语“足”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D]. 闵娜.云南师范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腿部动词研究[D]. 孟丽.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 谭代龙.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53609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理论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由及意义
1.3 研究原则和方法
1.3.1 研究原则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材料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5.1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的选择
1.5.2 踩踏概念场的界定
1.5.3 概念要素分析法的运用
2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2.1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描写
2.2 现代汉语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总结
3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的历时考察
3.1 先秦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1.1 共时材料描写
3.1.2 先秦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2 两汉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2.1 共时材料描写
3.2.2 两汉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3 三国两晋南北朝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3.1 共时材料描写
3.3.2 三国两晋南北朝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4 隋唐五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4.1 共时材料描写
3.4.2 隋唐五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5 两宋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5.1 共时材料描写
3.5.2 两宋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6 元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6.1 共时材料描写
3.6.2 元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7 明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7.1 共时材料描写
3.7.2 明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8 清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
3.8.1 共时材料描写
3.8.2 清代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4 结语
4.1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分析
4.2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特点
4.3 踩踏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原因
4.4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踩”和“踏”——兼论“踩”类词群的词化模式[J]. 高增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J]. 蒋绍愚. 中国语文. 2007(05)
[3]“蹴”释义及其词义的发展[J]. 周凤英,郭沿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4]试论“以人为本”的汉语历史词汇研究[J]. 谭代龙,周文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 蒋绍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6]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 汪维辉. 中国语文. 2003(04)
[7]古汉语同义词的形成原理探微[J]. 周文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8]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J]. 周文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9]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与李宗江先生商榷[J]. 董志翘. 中国语文. 1998(02)
[10]“进”对“入”的历时替换[J]. 李宗江. 中国语文. 1997(03)
博士论文
[1]古汉语物體位移概念场词彙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 郭晓妮.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D]. 雷颖.四川外语学院 2012
[2]汉语“足”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D]. 闵娜.云南师范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腿部动词研究[D]. 孟丽.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 谭代龙.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53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5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