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文文—语转换系统中多音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7 14:25
  计算机文-语转换技术(Text-to-Speech,简称TTS)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将既定的可视文本信息转换成语音的过程。这一系统广泛地涉及了语言学、语音学、计算机编程、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项目。我们接触的拼音输入法、图书拼音排序检索、各种音序排序、汉语的语音教学软件的运用、各类电子产品的语音朗读功能的改进、自动介绍或者答复系统以及盲人用品和儿童玩具的开发、甚至包括机器人制造以及未来语音操控系统在各领域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一技术手段。作为一项高度要求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技术,TTS在产生之初就备受各学科学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TTS系统中语音合成的流畅度、自然度与准确率成为这一技术必须关注的焦点。其中,汉语多音字读音自动标注的准确率更成为文-语转换技术的难点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于,确定《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921个多音字及其音项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用频率,以字频为基础,进而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为TTS处理中多音字问题的解决提出一种新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现汉》中多音字的数目进行统计,确定以921...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多音字的基础研究
        1.2.2 中文文-语转换技术中多音字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说明
第2章 《现汉》多音字的基础计量研究
    2.1 现代汉语多音字概念的界定
    2.2 《现汉》中多音字的定量统计
        2.2.1 多音字统计的原则
        2.2.2 《现汉》中多音字数量
        2.2.3 《现汉》中多音词的数量
        2.2.4 现代汉语多音字的特点
第3章 多音字在CCL 语料库中的频率分析
    3.1 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简介
    3.2 CCL 语料库多音字使用频率考察
        3.2.1 字频分析
        3.2.2 累计字频分析
        3.2.3 不同频次多音字的计量与分析
        3.2.4 多音字音项使用频率的计量与分析
    3.3 频率统计中现代汉语多音字的特点
第4章 汉语文-语转换处理中多音字问题的处理
    4.1 中文文-语转换的流程介绍
    4.2 解决汉语文-语转换中多音字的方法
        4.2.1 低频多音字的解决
        4.2.2 中、高频多音字的解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研究[J]. 曹先擢.  语言文字应用. 2008(03)
[2]宋词字-音转换中多音字处理研究[J]. 赖兴邦.  福建电脑. 2008(05)
[3]一种给批量汉字加注带有声调拼音的方法[J]. 马志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8(04)
[4]中文TTS系统中多音字的一种解决方案[J]. 张力,薛惠锋,吴晓军,李慜.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02)
[5]汉语同音字和多音字处理方法研究[J]. 杨宪泽,谈文蓉,刘玉萍,张楠,殷锋.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02)
[6]汉语字音转换中的多层面多音字读音消歧[J]. 范明,胡国平,王仁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02)
[7]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方法研究[J]. 杨宪泽,谈文蓉,刘玉萍,撒晓英,宋建成,宁爱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8]汉语TTS系统中多音字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J]. 刘景勇,柴佩琪,姚秋明.  微型电脑应用. 2005(04)
[9]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 李如龙,吴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2)
[10]多音字的语文教学应用角度考察及“以字为本”原理[J]. 谭沅湘.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 孙强.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从《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比较看多音误读现象[D]. 张莉霞.西北大学 2007
[2]《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音节异音同形词分析[D]. 罗文洁.曲阜师范大学 2007
[3]文语转换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 申金女.北京邮电大学 2006
[4]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准口语计量研究[D]. 吕艳辉.山东大学 2005
[5]汉语多音字研究[D]. 刘春丽.黑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5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5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