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同形字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08:17
春秋畴期各国的文字风格基本上是傅承商周的文字风格,所以各地匾间的文字差異並不明顯。然而到了春秋戟国之交,尤其是进入戟國階段,随著社會的急劇燮遷,各個国家之间的文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差異不僅僅表现在文字本身而且也表现在字與詞之间的封應關系上。近年來,随著战国文字的大量出土及封戟國文字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衍界已经开始封这種差異予以足夠的重视。本文的選题把视角放在了秦、楚雨系文字的字词關系的差異性上以秦、楚同形字為研究封象,並且进一步探討其成因。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解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選题意義
第三节 相關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使用材料说明
第二章 秦、楚同形字举例
第一节 分别为不同詞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同形字
第二节 由於书寫習慣不同造成的同形字
第三节 由於文字分化不同造成的同形字
第四节 由於使用一部份偏旁造成的同形字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竹书《周易》释“溋”之字申说[J]. 侯乃峰. 周易研究. 2009(01)
[2]从语源学的角度看东周时期鼎的一类别名[J]. 赵平安. 考古. 2008(12)
[3]■半灷量新考[J]. 程鹏万. 中国历史文物. 2007(03)
[4]河南信阳长台关七号楚墓发掘简报[J]. 陈彦堂,左超,刘维. 文物. 2004(03)
[5]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J]. 张春龙,龙京沙. 中国历史文物. 2003(01)
[6]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J]. 李守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1)
[7]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三则[J]. 裘錫圭.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
[8]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J]. 冯胜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02)
[9]秦玉牍索隐[J]. 李学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0(02)
[10]读《楚系简帛文字编》札记[J].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 1998(05)
博士论文
[1]秦简牍文字汇编[D]. 方勇.吉林大学 2010
[2]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D]. 单育辰.吉林大学 2010
[3]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D]. 周波.复旦大学 2008
[4]上博楚简文字研究[D]. 张新俊.吉林大学 2005
[5]包山楚简词汇研究[D]. 王颖.厦门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674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解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選题意義
第三节 相關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使用材料说明
第二章 秦、楚同形字举例
第一节 分别为不同詞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同形字
第二节 由於书寫習慣不同造成的同形字
第三节 由於文字分化不同造成的同形字
第四节 由於使用一部份偏旁造成的同形字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竹书《周易》释“溋”之字申说[J]. 侯乃峰. 周易研究. 2009(01)
[2]从语源学的角度看东周时期鼎的一类别名[J]. 赵平安. 考古. 2008(12)
[3]■半灷量新考[J]. 程鹏万. 中国历史文物. 2007(03)
[4]河南信阳长台关七号楚墓发掘简报[J]. 陈彦堂,左超,刘维. 文物. 2004(03)
[5]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J]. 张春龙,龙京沙. 中国历史文物. 2003(01)
[6]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J]. 李守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1)
[7]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三则[J]. 裘錫圭.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
[8]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J]. 冯胜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02)
[9]秦玉牍索隐[J]. 李学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0(02)
[10]读《楚系简帛文字编》札记[J].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 1998(05)
博士论文
[1]秦简牍文字汇编[D]. 方勇.吉林大学 2010
[2]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D]. 单育辰.吉林大学 2010
[3]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D]. 周波.复旦大学 2008
[4]上博楚简文字研究[D]. 张新俊.吉林大学 2005
[5]包山楚简词汇研究[D]. 王颖.厦门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6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