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对法汉语教学中建构性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20:33
  建构性对法汉语教学模式是以对法汉语教学实践为依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对法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根据法国人学习汉语时遇到的突出问题和他们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创建的一个专门面向法国本土汉语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法汉语教学的质量。根据对法汉语教学的实际和建构性学习的特点,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要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汉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所有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都围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建构性学习展开。二是在建设学习环境时,注意充分利用建构性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尽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汉语情境”,利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会话”和“协作”的平台,进行多主体的交流与协作,倡导合作学习和多元化学习,引导激发学生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素养。三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学习环境中要设计一个帮助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相关知识以及有...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设想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方法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对法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1.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法国的实施背景
    2.1 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知识观
        2.1.2 建构主义学习观
        2.1.3 建构主义师生观
    2.2 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在法国的实施背景
        2.2.1 法国汉语教学概况及特点
        2.2.2 在法国实施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三章 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
    3.1 自主学习、意义建构
    3.2 营造协作学习氛围
        3.2.1 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3.2.2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3.3 创设帮助支持系统
        3.3.1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3.3.2 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
    3.4 设计有效的评价机制
第四章 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在法国的实践应用
    4.1 对法汉语教学中采用建构性汉语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
        4.1.1 法国的教育传统和学习风格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相契合
        4.1.2 法国的教育体制赋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
    4.2 建构性汉语教学实验课案例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现代法语教材《走遍法国Ⅰ》看非言语行为的交际功能[J]. 马益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追寻文化的魅力——法国汉学发展史研究[J]. 张桂琴,刘碧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汉语走向世界的理性思考[J]. 王悦欣,王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汉语教学[J]. 程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03)
[5]2007年法国综合大学改革述评[J]. 胡佳,严同辉.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3)
[6]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J]. 吴星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简论法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J]. 朱浩然.  邵阳学院学报. 2006(06)
[8]从法国对法语的保护看中国汉语教育的现状[J]. 于湘婷,王丽.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09)
[9]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 张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3)
[10]法国“教学阶段”制度述评[J]. 杨敏.  基础教育参考. 2006(04)

硕士论文
[1]中国对法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D]. 闫思行.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8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78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