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姬村话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21:33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其方言较为复杂。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区鹿元片,是晋语的边缘地带,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交界处。该方言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特征,也融入了官话方言的特点,由于语言自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周边官话对其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该方言在很多方面正在发生着各样复杂的变化,尤其语音方面变化更加突出。然而目前很少有人对元氏方言进行研究,本文以姬村镇语音为语音样本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系统调查描写和研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了姬村话语音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对其较为突出的语音特点做了重点分析,由此可在全面把握姬村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了解元氏方言概况,为官话和晋语过渡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材料。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对姬村话的语音系统做平面描写,制出同音字表。在此基础上进行古今音对比。第二,对姬村话的入声问题进行分析。第三,对姬村话的儿化读音进行描写分类和规律总结。第四,描写分析姬村话几类词语的特殊读音现象。通过全文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姬村话共有23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声母系统基本不分尖团。二、姬村话处在官话区和晋语区的交界处,受官话影响较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入声韵尾...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元氏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0.2 选题缘起
1 姬村话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对照研究
1.1 语音系统
1.2 姬村话与中古音对照
1.3 姬村话同音字汇
2 姬村话入声问题研究
2.1 姬村话入声字读音现状
2.2 姬村话入声字演变分析
3 姬村话儿化读音研究
3.1 儿化音节声母读音类型分析
3.2 儿化音节韵母读音类型分析
4 姬村话中几类词语读音问题分析
4.1 姬村话中"了""上""下""子"读音问题分析
4.2 其他类型特殊读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魏县方言的“了”——与汉语普通话及其他相关方言、近代汉语等的比较研究[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7(03)
[2]北京话儿化的形态句法功能[J]. 方梅.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2)
[3]晋语的分区(稿)[J]. 沈明. 方言. 2006(04)
[4]石家庄话入声字的新读和旧读[J]. 唐健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5]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6(01)
[6]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 沈明. 语文研究. 2005(04)
[7]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J]. 蒋平,沈明. 方言. 2002(04)
[8]魏县方言的“子”尾词[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2(03)
[9]“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杨德峰. 中国语文. 2001(04)
[10]现代北京话的轻音和儿化音溯源──传统音韵学和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结合举隅[J]. 李思敬. 语文研究. 2000(03)
博士论文
[1]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 孙小花.上海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元氏方言的儿化调查研究[D]. 王亚男.河北大学 2008
[2]太原市南郊区方言的语音特点[D]. 王文娟.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6637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元氏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0.2 选题缘起
1 姬村话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对照研究
1.1 语音系统
1.2 姬村话与中古音对照
1.3 姬村话同音字汇
2 姬村话入声问题研究
2.1 姬村话入声字读音现状
2.2 姬村话入声字演变分析
3 姬村话儿化读音研究
3.1 儿化音节声母读音类型分析
3.2 儿化音节韵母读音类型分析
4 姬村话中几类词语读音问题分析
4.1 姬村话中"了""上""下""子"读音问题分析
4.2 其他类型特殊读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魏县方言的“了”——与汉语普通话及其他相关方言、近代汉语等的比较研究[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7(03)
[2]北京话儿化的形态句法功能[J]. 方梅.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2)
[3]晋语的分区(稿)[J]. 沈明. 方言. 2006(04)
[4]石家庄话入声字的新读和旧读[J]. 唐健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5]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6(01)
[6]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 沈明. 语文研究. 2005(04)
[7]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J]. 蒋平,沈明. 方言. 2002(04)
[8]魏县方言的“子”尾词[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2(03)
[9]“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杨德峰. 中国语文. 2001(04)
[10]现代北京话的轻音和儿化音溯源──传统音韵学和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结合举隅[J]. 李思敬. 语文研究. 2000(03)
博士论文
[1]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 孙小花.上海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元氏方言的儿化调查研究[D]. 王亚男.河北大学 2008
[2]太原市南郊区方言的语音特点[D]. 王文娟.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8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