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的衍生过程
发布时间:2021-03-22 06:52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难不成”的衍生过程。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理论,全面深入地揭示了“难不成”由“难道”和“不成”组合成词的过程,并对“难不成”成词的动因、机制做出相应的解释。“难不成”作为三音节词,它的成词过程、成词动因与机制都应当受到重视。根据大量语料的考察,本文认为,“难不成”的产生过程与“难道”和“不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绪论。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从共时描写出发,通过对“不成”、“难道”、“难道……不成”、“难不成”的共时描写,推测出他们的历时演变过程。文章第三部分描述了“不成”的词汇化过程。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不成”从偏正短语发展到否定副词、反诘副词最后到语气助词的演变过程,同时说明“不成”作为不同词性时的成词时间,成词动因与机制。文章的第四部分论述了“难道”的词汇化过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难道”的来源,“难道”的成词时间,“难道”的词汇化过程和“难道”成词的动因与机制。文章的第五部分描述了“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时的情况。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介绍了“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时间,它们搭配使用的原因...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课题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二、研究现状
(一) “不成”的研究现状
(二) “V 成”结构的研究现状
(三) “难道”的研究现状
(四) 反问句的研究现状
(五) “难不成”的研究现状
三、词性的界定
(一) “难道”、“难不成”词性的界定
(二) “不成”词性的界定
四、论文说明
(一) 时间范围的说明
(二) 语料说明
第一章 共时状态下的分布
一、词典释义
二、“难道”、“不成”、“难道……不成”、“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一) “不成”的共时分布
(二) “难道”的共时分布
(三) “难道……不成”的共时分布
(四) “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三、共时分布的历时推想
四、需要进一步证明和解释的问题
第二章 “不成”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一、“不成”的虚化过程
(一) 宋以前
(二) 宋代
(三) 元明
(四) 清代
二、“不成”虚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 “不成”演变过程的动因
(二) “不成”演变过程的机制
三、小结
第三章 “难道”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一、“难道”的演变历程
(一) 东汉
(二) 五代
(三) 南宋
(四) 元代
(五) 明清
二、“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 “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 “难道”词汇化的机制
三、小结
第四章 “难道”与“不成”的搭配使用情况
一、“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原因
二、“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一) “难道”的语用功能
(二) “难道”对焦点表述的影响
(三) “难道”的语用意义
(四) “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三、小结
第五章 “难不成”的产生
一、“难不成”的产生过程
(一) “难不成”的成词时间
(二) “难不成”的成词形式
二、“难不成”与“难道”的区别
三、“难不成”的成词动因
(一) 经济性原则
(二) 韵律规律的制约
四、“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一) 相关词语分析
(二) “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五、“难不成”的进一步发展
六、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莫非”的功能差异及其历时演变[J]. 杨万兵. 汉语学习. 2008(06)
[2]“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J]. 楚艳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3]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08(06)
[4]说“终不成”与“总不成”[J]. 李小军. 汉语学报. 2008(03)
[5]反问句语用否定功能论[J]. 常瑛华,兰成孝. 社会科学家. 2008(07)
[6]“莫”的语法化[J]. 陈丽,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小议近代汉语中“难道”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类型[J]. 张秀琴.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6)
[8]论仿拟造词法的内部理据——汉语造词法理据探析的个案研究[J]. 徐国珍. 汉语学习. 2007(06)
[9]副词“难道”的形成[J]. 孙菊芬.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10]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研究[J].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 李宇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2]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 雷冬平.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 丁婵婵.上海师范大学 2005
[2]反诘语气副词的功能考察[D]. 曲红艳.延边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3847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课题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二、研究现状
(一) “不成”的研究现状
(二) “V 成”结构的研究现状
(三) “难道”的研究现状
(四) 反问句的研究现状
(五) “难不成”的研究现状
三、词性的界定
(一) “难道”、“难不成”词性的界定
(二) “不成”词性的界定
四、论文说明
(一) 时间范围的说明
(二) 语料说明
第一章 共时状态下的分布
一、词典释义
二、“难道”、“不成”、“难道……不成”、“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一) “不成”的共时分布
(二) “难道”的共时分布
(三) “难道……不成”的共时分布
(四) “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三、共时分布的历时推想
四、需要进一步证明和解释的问题
第二章 “不成”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一、“不成”的虚化过程
(一) 宋以前
(二) 宋代
(三) 元明
(四) 清代
二、“不成”虚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 “不成”演变过程的动因
(二) “不成”演变过程的机制
三、小结
第三章 “难道”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一、“难道”的演变历程
(一) 东汉
(二) 五代
(三) 南宋
(四) 元代
(五) 明清
二、“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 “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 “难道”词汇化的机制
三、小结
第四章 “难道”与“不成”的搭配使用情况
一、“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原因
二、“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一) “难道”的语用功能
(二) “难道”对焦点表述的影响
(三) “难道”的语用意义
(四) “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三、小结
第五章 “难不成”的产生
一、“难不成”的产生过程
(一) “难不成”的成词时间
(二) “难不成”的成词形式
二、“难不成”与“难道”的区别
三、“难不成”的成词动因
(一) 经济性原则
(二) 韵律规律的制约
四、“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一) 相关词语分析
(二) “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五、“难不成”的进一步发展
六、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莫非”的功能差异及其历时演变[J]. 杨万兵. 汉语学习. 2008(06)
[2]“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J]. 楚艳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3]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08(06)
[4]说“终不成”与“总不成”[J]. 李小军. 汉语学报. 2008(03)
[5]反问句语用否定功能论[J]. 常瑛华,兰成孝. 社会科学家. 2008(07)
[6]“莫”的语法化[J]. 陈丽,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小议近代汉语中“难道”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类型[J]. 张秀琴.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6)
[8]论仿拟造词法的内部理据——汉语造词法理据探析的个案研究[J]. 徐国珍. 汉语学习. 2007(06)
[9]副词“难道”的形成[J]. 孙菊芬.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10]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研究[J].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 李宇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2]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 雷冬平.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 丁婵婵.上海师范大学 2005
[2]反诘语气副词的功能考察[D]. 曲红艳.延边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3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9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