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在X上/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02:04
  本文通过对由方位词“上”、“下”构成的格式“在X上/下”的空间义及其引申义(时间、范围、主观义等)的分析,揭示了该格式的语义表达特点及使用规律,尤其对其篇章功能进行了探讨,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格式“在X上/下”的表义功能和用法特点。第一章分析“在X上/下”的语义,本章对方位词“上”、“下”及“在X上/下”格式的语义作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在X上/下”格式的空间义:经历了由具体空间义到抽象空间义的过程。其次分析了“在X上/下”格式由空间义引申出的时间、范围、方面、主观等抽象的意义。“在X上/下”格式语义的演变主要是由隐喻机制造成的。第二章对“在X上”与“在X下”进行比较。“在X上”与“在X下”格式在语义及其语法功能上存在着差异。受“上”、“下”的基本义与引申义的影响,“在x上”与“在X下”格式在语义表现上有对称的一面,又有不对称的一面;受“X”的性质影响,即当“X”为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时,“在X上”与“在X下”格式在句法语义表现上都有所不同。第三章分析“在X上/下”中“在”的隐现情况。“在”的出现与隐去,对“在X上/下”格式的语义和句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语义上看,“在x上/下”...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一) 对方位词"上"、"下"的研究
        (二) 对"在X上/下"格式的研究
    三 选题依据和意义
    四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在X上/下"的语义分析
    一 "在X上/下"构成成分的语义
        (一) "在"的语义特点
        (二) "上"、"下"的语义特点
    二 "在X上/下"的格式义
        (一) "在X上/下"的空间义
        (二) "在X上/下"的引申义
    三 "在X上/下"的语义演变
        (一) "在X上/下"语义演变的隐喻过程
        (二) "在X上/下"语义演变的隐喻机制
    四 小结
第二章 "在X上"与"在X下"的比较
    一 "上"与"下"本义和引申义的比较
    二 "在X上"与"在X下"中"X"的比较
        (一) "X"为体词性成分
        (二) "X"为谓词性成分
        (三) "X"为成语
    三 "在X上"与"在X下"的语义比较
        (一) 相通之处
        (二) 相异之处
    四 小结
第三章 "在X上/下"中"在"的隐现情况
    一 "在"的隐现规律
        (一) "在"必须出现
        (二) "在"一般不能出现
        (三) "在"隐现自由
    二 制约"在"隐现的句法、语义因素
        (一) 制约"在"隐现的句法因素
        (二) 制约"在"隐现的语义因素
    三 小结
第四章 "在X上/下"的篇章分析
    一 "在X上/下"在篇章中的呈现方式
    二 "在X上/下"在篇章中的连接功能
        (一) 篇章衔接功能
        (二) 篇章连贯功能
    三 "在X上/下"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 蔡永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2)
[2]方位词的立类过程及其意义[J]. 王红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方位词研究综述[J]. 王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6)
[4]论汉语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不对称性[J]. 萧佩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01)
[5]“万一”的语篇分析[J]. 张雪平.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6]复合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研究[J]. 王红厂,马庆株.  南开语言学刊. 2008(02)
[7]“前”、“后”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分析[J]. 薛向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S1)
[8]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J]. 马鹏举,郑敏.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2)
[9]“上、下”的地位隐喻[J]. 于红,戴卫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2)
[10]方位词“上、中、下”的分布及其认知意义(下)[J]. 张大红,温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介词框架“在X中”考察[D]. 顾振立.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给”字句在篇章中的使用考察[D]. 蒋晓玲.浙江师范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研究[D]. 杜丽韵.南京师范大学 2006
[4]“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 周美玲.南昌大学 2006
[5]“X+上/下”与“上/下+X”的考察研究[D]. 邓成忠.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实义切分理论的定位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D]. 刘衍.东北师范大学 2004
[7]“上/下”语义演化的认知考察[D]. 张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0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10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