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5: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发展迅速,呈现了与其它时期不同的面貌。在继承上古词汇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可资利用的口语材料,有翻译的佛经、笔记小说、医农、科技著作、民歌、史书等等,而裴注正是一部含有口语成分较多的史书注释,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了魏晋时期,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后代许多量词在这个时期都展现了其基本用法。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对《三国志裴注》量词的研究显得更为欠缺。本文以《三国志裴注》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著作中全部量词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量词的概貌,希冀对量词发展的一些整体规律有所发现,以期填补这方面的缺失。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裴松之及《三国志裴注》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的语料选择
第三节 量词的界定及产生发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三国志裴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量词的分类
第二节 《裴注》中量词的组合能力
一、量词与数词组合
二、量词与名词组合
三、量词与量词组合
四、量词与疑问词组合
五、量词与表示估量的副词组合
六、量词与指示代词组合
第三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的结构类型及频率统计
一、数词+量词
二、数词+量词+名词
三、名词+数词+量词
四、数词+量词+之+名词
五、量词+名词
六、名词+量词+数词
七、量词+数词
八、量词单用的情况
九、量词连用
第四节 《三国志裴注》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一、定语
二、主语宾语
三、谓语
四、状语
五、补语
第三章 《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名量词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动量词
一、专用动量词
二、借用动量词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使用的特点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所反映的中古时期汉语数量表示法的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氏冥通记》量词研究[J]. 周素贞. 文教资料. 2009(19)
[2]《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J]. 余剑.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3]《国语》中的名量词[J]. 郭万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4]汉语量词研究方法论的嬗变[J]. 宗守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博士论文
[1]《史记》量词研究[D]. 李宗澈.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古代货币量词研究[D]. 胡萃.西北大学 2008
[2]《三言》量词研究[D]. 徐晶晶.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略论两汉量词的研究[D]. 叶晓庆.吉林大学 2007
[4]《吕氏春秋》的量词研究[D]. 于冬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6
[5]《祖堂集》量词研究[D]. 叶松华.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红楼梦》量词研究[D]. 魏丽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元代量词研究[D]. 邓帮云.四川大学 2005
[8]明代四大传奇量词研究[D]. 孙欣.广西师范大学 2004
[9]《三国志》量词研究[D]. 马芳.山东师范大学 2003
[10]居延汉简量词研究[D]. 陈练军.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2735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裴松之及《三国志裴注》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的语料选择
第三节 量词的界定及产生发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三国志裴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量词的分类
第二节 《裴注》中量词的组合能力
一、量词与数词组合
二、量词与名词组合
三、量词与量词组合
四、量词与疑问词组合
五、量词与表示估量的副词组合
六、量词与指示代词组合
第三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的结构类型及频率统计
一、数词+量词
二、数词+量词+名词
三、名词+数词+量词
四、数词+量词+之+名词
五、量词+名词
六、名词+量词+数词
七、量词+数词
八、量词单用的情况
九、量词连用
第四节 《三国志裴注》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一、定语
二、主语宾语
三、谓语
四、状语
五、补语
第三章 《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名量词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动量词
一、专用动量词
二、借用动量词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使用的特点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所反映的中古时期汉语数量表示法的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氏冥通记》量词研究[J]. 周素贞. 文教资料. 2009(19)
[2]《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J]. 余剑.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3]《国语》中的名量词[J]. 郭万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4]汉语量词研究方法论的嬗变[J]. 宗守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博士论文
[1]《史记》量词研究[D]. 李宗澈.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古代货币量词研究[D]. 胡萃.西北大学 2008
[2]《三言》量词研究[D]. 徐晶晶.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略论两汉量词的研究[D]. 叶晓庆.吉林大学 2007
[4]《吕氏春秋》的量词研究[D]. 于冬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6
[5]《祖堂集》量词研究[D]. 叶松华.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红楼梦》量词研究[D]. 魏丽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元代量词研究[D]. 邓帮云.四川大学 2005
[8]明代四大传奇量词研究[D]. 孙欣.广西师范大学 2004
[9]《三国志》量词研究[D]. 马芳.山东师范大学 2003
[10]居延汉简量词研究[D]. 陈练军.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2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1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