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图景看“NP 1 +(的)+NP 2 ”的语义理解
发布时间:2021-04-21 05:13
关于"NP1+(的)+NP2"的语义理解问题,学界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过很多研究,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从认知图景视角审视相关问题,主要观点是,对该结构的理解涉及相关认知图景要素的激活,特别是中心认知图景;不同认知图景激活的要素之间的相容性以及要素自身在认知上的凸显性决定了我们对"NP1+(的)+NP2"结构的语义理解。同时指出,当充当修饰语的直接语义成分不止一个时,不同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排列顺序依据它们与中心语语义关系的亲疏而定。
【文章来源】:汉语学习.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零、引言
一、“NP1+(的)+NP2”结构语义理解研究的回顾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认知图景概念
三、影响“NP1+(的)+NP2”结构语义理解的因素
四、中心认知图景和非中心认知图景与语义理解
五、认知要素的凸显度与歧义程度
六、多项NP充当定语时的语序问题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NP的NP”名词短语结构看“谓词隐含”[J]. 陆烁,潘海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9(03)
[2]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J]. 李强. 语言研究. 2015(04)
[3]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J].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2014(04)
[4]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14(01)
[5]基于语义类和物性角色建构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J]. 魏雪,袁毓林.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2)
[6]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 卢英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N1+的+N2”结构歧义考察[J]. 徐阳春,钱书新. 汉语学习. 2004(05)
[8]“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沈家煊,王冬梅.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4)
[9]试论名词性定语的指称特点和分类——兼及同位短语的指称问题[J]. 刘永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10]“N1(的)N2”偏正结构中N1与N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J]. 文贞惠. 语文研究. 1999(03)
本文编号:3151126
【文章来源】:汉语学习.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零、引言
一、“NP1+(的)+NP2”结构语义理解研究的回顾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认知图景概念
三、影响“NP1+(的)+NP2”结构语义理解的因素
四、中心认知图景和非中心认知图景与语义理解
五、认知要素的凸显度与歧义程度
六、多项NP充当定语时的语序问题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NP的NP”名词短语结构看“谓词隐含”[J]. 陆烁,潘海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9(03)
[2]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J]. 李强. 语言研究. 2015(04)
[3]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J].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2014(04)
[4]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14(01)
[5]基于语义类和物性角色建构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J]. 魏雪,袁毓林.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2)
[6]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 卢英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N1+的+N2”结构歧义考察[J]. 徐阳春,钱书新. 汉语学习. 2004(05)
[8]“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沈家煊,王冬梅.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4)
[9]试论名词性定语的指称特点和分类——兼及同位短语的指称问题[J]. 刘永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10]“N1(的)N2”偏正结构中N1与N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J]. 文贞惠. 语文研究. 1999(03)
本文编号:3151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5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