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透明与模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6:44
语义的透明性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最初目的,但语言本质及其使用方式和过程却使语言产品带有不可回避的模糊性。作为人类思维模糊性和精确性的概念投射的语言模糊和透明源于思维本质,反过来又作用于思维的发展,使人们始终处于意义确定性追求和语言模糊本质的矛盾之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的信息认知过程出发,结合语言学、语用学、认知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考察不同层次的思维模糊性在语言系统的投射、界定语言模糊分类、重新提出了语言模糊和透明的定义,并分别从语言信息生成和解读角度在语言各个层面分别进行了转化分析;在根据信息认知焦点的位移来追寻意义轨迹的同时,尝试构建模糊语言的解释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言的模糊问题。语言的模糊性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在信息认知焦点的引导下,语言根据人们的需要,在模糊和透明之间不断地变换着形象。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语言透明与模糊研究综述
一、语义的透明性追求
二、语言模糊性研究
三、模糊与透明的转化观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语言的信息功能
二、语用本体概念
三、哲学基础
四、学科发展背景
本章小结
第一章 语言的透明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的透明性
一、透明定义
二、语义透明的相对性本质
三、语义透明追求在语言系统的体现
第二节 语言的透明性现象
一、编码角度
二、解码角度
第三节 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的模糊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的模糊性
第二节 语言的模糊性现象及分类
一、语言现象的模糊程度分类
二、模糊现象的语言信息过程体现
三、模糊现象的语言系统体现
第三节 理论分析
一、认知和心理分析
二、认识论根源
三、语用需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点、透明与模糊
第一节 什么是焦点
第二节 焦点的认知效果
一、焦点的光学认知效果
二、焦点的语言认知效果
第三节 焦点与模糊度
一、典型模糊
二、表达型模糊
三、非典型模糊
第四节 焦点与透明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言模糊与透明转化
第一节 词汇层面
第二节 句子层面
第三节 语篇层面
第四节 话语层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模糊语言学30年[J]. 张红深.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1)
[2]试论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特殊会话隐涵、信息焦点的关系[J]. 王跃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简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J]. 蔡丹,李其维. 心理学探新. 2009(06)
[4]语义模糊的界定及与其他相关语义特征的区别[J]. 任悦姝,张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模糊语言学反思[J]. 杨石乔. 鸡西大学学报. 2009(01)
[6]暧昧语言和模糊语言[J]. 严培新.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1)
[7]语篇连贯解读与构建中的推理过程[J]. 刘平,戴秀兰.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8]“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 李其维. 心理学报. 2008(12)
[9]从信息结构角度看焦点结构的分类[J]. 周士宏. 汉语学习. 2008(05)
[10]论词义的透明度[J]. 李晋霞,李宇明. 语言研究. 2008(03)
硕士论文
[1]语用模糊理论综观[D]. 王晓军.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1760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语言透明与模糊研究综述
一、语义的透明性追求
二、语言模糊性研究
三、模糊与透明的转化观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语言的信息功能
二、语用本体概念
三、哲学基础
四、学科发展背景
本章小结
第一章 语言的透明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的透明性
一、透明定义
二、语义透明的相对性本质
三、语义透明追求在语言系统的体现
第二节 语言的透明性现象
一、编码角度
二、解码角度
第三节 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的模糊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的模糊性
第二节 语言的模糊性现象及分类
一、语言现象的模糊程度分类
二、模糊现象的语言信息过程体现
三、模糊现象的语言系统体现
第三节 理论分析
一、认知和心理分析
二、认识论根源
三、语用需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点、透明与模糊
第一节 什么是焦点
第二节 焦点的认知效果
一、焦点的光学认知效果
二、焦点的语言认知效果
第三节 焦点与模糊度
一、典型模糊
二、表达型模糊
三、非典型模糊
第四节 焦点与透明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言模糊与透明转化
第一节 词汇层面
第二节 句子层面
第三节 语篇层面
第四节 话语层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模糊语言学30年[J]. 张红深.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1)
[2]试论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特殊会话隐涵、信息焦点的关系[J]. 王跃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简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J]. 蔡丹,李其维. 心理学探新. 2009(06)
[4]语义模糊的界定及与其他相关语义特征的区别[J]. 任悦姝,张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模糊语言学反思[J]. 杨石乔. 鸡西大学学报. 2009(01)
[6]暧昧语言和模糊语言[J]. 严培新.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1)
[7]语篇连贯解读与构建中的推理过程[J]. 刘平,戴秀兰.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8]“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 李其维. 心理学报. 2008(12)
[9]从信息结构角度看焦点结构的分类[J]. 周士宏. 汉语学习. 2008(05)
[10]论词义的透明度[J]. 李晋霞,李宇明. 语言研究. 2008(03)
硕士论文
[1]语用模糊理论综观[D]. 王晓军.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6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