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古壮文典籍《庅(口兵)佈洛陀》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23:34
  《庅(?)怖洛陀》是凝聚了壮族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及语言文字等内容的经书典籍,涉及壮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即采用穷尽考察、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词汇角度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在充分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力求多层次地对《庅(?)怖洛陀》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论文分为五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壮族,《庅(?)怖洛陀》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从《庅(?)怖洛陀》的词汇构成及意义进行分析。从词汇构成来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经中单纯词的数量多于合成词;从语法角度看,有实词、半实词及虚词,具备了十二种词类,分别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临摹词。第三章分析了《庅(?)怖洛陀》词汇的三个特点,即经文词汇中的方言特点、古词及特殊术语,经文中同义同字不同音现象。根据方言特点对方言词进行归类总结,以及对古词和特殊术语进行分析,有充实现代壮语口语资料和壮语词典词目之功效。第四章从《庅(?)怖洛...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壮族与《庅(?)怖洛陀》概况
    第二节 《庅(?)怖洛陀》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 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及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二章 《庅(?)怖洛陀》的词汇构成及意义
    第一节 单纯词与合成词
    第二节 实词、半实词及虚词
第三章 《庅(?)怖洛陀》的词汇特点
    第一节 经文词汇中的方言特点
    第二节 经文中的古词及特殊术语
    第三节 经文中同义同字不同音现象
第四章 《庅(?)怖洛陀》词汇蕴含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词汇所反映的宗教与民俗文化现象
    第二节 词汇中的稻作文化信息
    第三节 词汇中的男主女从思想和女性崇拜痕迹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庅(?)怖洛陀》中的方言词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男主女从”:必须扬弃的等级观——《布洛陀经诗》的性别哲学研究之三[J]. 罗志发.  广西民族研究. 2007(04)
[2]“阴阳合德”:壮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布洛陀经诗》的性别哲学研究之二[J]. 罗志发.  广西民族研究. 2007(03)
[3]《布洛陀经诗》中的古壮字和壮语词汇[J]. 谢多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1)
[4]壮族麽经布洛陀文本产生的年代及其“当代情境”[J]. 李小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6)
[5]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J]. 牟钟鉴.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2)
[6]布洛陀文化的典型意义与独特价值[J]. 刘亚虎.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2)
[7]古壮字结出的硕果——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初步研究[J]. 梁庭望.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1)
[8]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J]. 潘其旭.  广西民族研究. 2003(04)
[9]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 覃乃昌.  广西民族研究. 2003(03)
[10]壮族先民以神谕人的社会教化准则──《布洛陀经诗》文化意蕴之四[J]. 徐赣丽.  广西民族研究. 1999(04)

博士论文
[1]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 何思源.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广西壮语区地名与壮汉语言接触、文化交融初探[D]. 李文波.广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9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09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