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边境地区民族语言的共生与交融——基于云南片马茶山人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13:55
  茶山人的语言生活,由母语、国家通用语、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跨国语言等,构成一个和谐的语言关系系统。各语言在行使交际、传承等功能过程中,有和谐共生,有交融竞争。茶山语借词系统表现了语言交融性,茶山语与傈僳语是空间共生,与汉语是跨时空共生交融。多民族跨境地区的景颇族茶山支系语言生活系统的共生与交融性,体现了各民族在共同进步中,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茶山人和谐的语言关系映射了和谐的民族关系。我国平等的民族政策为该地区语言文化的共生交融创造了必要条件。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片马茶山人概况
二、茶山人语言生活的和谐共生
    (一)语言生活现状
        1.稳定使用三语,汉语基本普及。
        2.语言水平不一,各村情况不同。
        3.存在代际差异,青少年民族语水平略下降。
    (二)语言和谐特征
        1.各司其职,功能互补。
        2.三语为优势结构类型,结构模式多样。
        3.语言掌握比例发生变化,汉语比例持续上升。
三、茶山人语言系统的交融性
四、语言关系和谐共生的原因
    (一)历史沿革与政策导向
    (二)民族接触与民族生存发展需求
    (三)婚姻结构与地理分布
    (四)社会潮流与网络媒体发展
五、展望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生理念”的提出及其概念界定[J]. 马小茹.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2]云南之语言(二)[J]. 罗常培,群一.  玉溪师专学报. 1986(Z1)



本文编号:3220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20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