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运动图式视角下的“V+下来/下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7:11
  动趋式一直以来都是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选取最为常用的趋向动词“下来/下去”,从共时的角度对两者与动词共现时的语义进行了更为科学的概括与归类。“下来/下去”的基本语义表示动作运动的空间趋向性,在引申作用和隐喻作用的影响下,产生了结果域、心理域、时间域。文章从使用频率、结构和分布几个方面对“V+下来/下去”可能式中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同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考察,“下来/下去”的语法化路径、机制基本相同,但是语法化程度存在不平衡性。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综述相关研究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概括研究意义和说明语料来源。第二章从共时的角度对“下来/下去”与动词共现时的语义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分类,两者的基本语义都是表空间运动的趋向,在引申作用和隐喻作用的影响下,产生了结果域、心理域、时间域和状态域。第三章运用标记理论以及语义指向理论对“下来/下去”在不同的语义域与动词共现时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运用标记理论与语义指向理论对“V+下来/下去”可能式中肯定式与否定式的不对称性进行解释与说明。第四章从历时角度...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动趋式的相关研究
        1.2.2 不对称现象和标记理论研究现状
        1.2.3 可能式不对称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研究理论方法和理论基础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V+下来/下去”表达的语义域
    2.1“下来/下去”的基本意义
        2.1.1 前人的研究
        2.1.2 基于运动图式理论的解释
        2.1.3“V”对基本义“下来/下去”的选择限制
    2.2“下来/下去”的语义域
        2.2.1 结果域
        2.2.2 心理域
        2.2.3 时间域
        2.2.4 状态域
    2.3 小结
第三章 “V+下来/下去”的不对称性
    3.1 不对称理论和标记理论
        3.1.1 不对称理论
        3.1.2 标记理论
    3.2 形式对称、语义对称的“V+下来/下去”
        3.2.1 纵向运动
        3.2.2 平面运动
    3.3 形式对称、语义不对称的“V+下来/下去”
        3.3.1 结果域
        3.3.2 心理域
        3.3.3 时间域
    3.4 形式不对称、语义不对称的“V+下来/下去”结构
        3.4.1 趋向意义
        3.4.2 结果域
        3.4.3 心理域
        3.4.4 时间域
        3.4.5 状态域
    3.5 “V+下来/下去”可能式的不对称性
        3.5.1 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3.5.2 结构上的不对称
        3.5.3 分布的不对称现象
    3.6 “V+下来/下去”不对称的认知解释
        3.6.1 凹凸原则
        3.6.2 终端焦点化
    3.7 小结
第四章 “V+下来/下去”的语法化
    4.1 “下来”的历时发展过程考察
        4.1.1“下来”作为“V”
        4.1.2“V”+下来
        4.1.3“A”+下来
    4.2 “下去”的历时发展过程考察
        4.2.1“下去”作为“V”
        4.2.2“V”+下去
        4.2.3“A”+下去
    4.3 “下来/下去”语法化过程
        4.3.1“下来/下去”的语法化路径、动因和机制
        4.3.2“下来/下去”语法化的不平衡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去”“上来”“下来”“下去”的句法语义特点[J]. 刘佳.  语文学刊. 2008(02)
[2]动词“上”、“下”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解释[J]. 吴向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11)
[3]从认知表征看补语“下来”、“下去”的不对称[J]. 童小娥.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趋向补语“来”“去”使用不对称的语用考察[J]. 高艳.  晋中学院学报. 2007(02)
[5]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2005(06)
[6]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J]. 蔡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可能补语的不对称成因探析[J]. 孙利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8]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 高顺全.  汉语学习. 2005(01)
[9]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J]. 杨希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05)
[10]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3)

博士论文
[1]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 胡清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复合趋向补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 高艳.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的认知解释[D]. 包小金.首都师范大学 2005
[3]与“下去”相关的不对称问题研究[D]. 蔡瑱.上海师范大学 2004
[4]“下来”“下去”语法化过程考察[D]. 韩蓉.北京语言大学 2004
[5]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 程丽丽.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20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20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