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7:01
  清代乾嘉时期治小学的重要手段是因声求义,代表人物是段玉裁和王念孙。《广雅疏证》是王念孙运用因声求义解决音义问题的重要文献。《广雅疏证》音义术语较多、较集中的反映了王念孙的因声求义思想。限於篇幅,本文选择《广雅疏证》中量较大的四个音义术语进行计量与考据研究,分析术语连接的字(词)音形义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术语的性质与来源,比较术语功能性异同,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讨论音义关系问题,进而分析术语显示的声韵相转情况与王念孙古音系统关系问题,最後作出总结。正文分六章。第一章属基础考据,主要对《广雅疏证》四个术语显示的音义问题进行考察验证。四个术语指“一声之转”“之言”“声近义同”“犹”。主要考察验证这些术语联系的音义情况。第二至第五章主要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四个术语显示的音形义问题。第六章主要讨论四个术语显示音形义特点,从声韵情况与王念孙古音学关系问题、术语显示的字形结构以及梳理的同源词情况展开讨论。结论部分主要从术语、音义关系、音韵、王念孙《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的特点与贡献以及音义关系研究要注意的问题五个维度展开深入论述。术语上,《广雅疏证》四个术语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功能上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声韵关系上...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三、论文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论文的章节安排与格式、规范
第一章 《广雅疏证》音义关系考察
    1.1 “一声之转”音义关系考察
    1.2 “之言”音义关系考察
    1.3 “声近义同”音义关系考察
    1.4 “犹”音义关系考察
第二章 《广雅疏证》“一声之转”研究
    2.1 两个词(字)间“一声之转”的声韵关系
    2.2 多个词(字)问“一声之转”声韵关系
    2.3 “一声之转”来源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雅疏证》“之言”研究
    3.1 “之言”同声韵研究
    3.2 “之言”同声研究
    3.3 “之言”同韵研究
    3.4 “之言”对转(旁对转、异类相转)研究
    3.5 “之言”旁转研究
    3.6 “之言”通转研究
    3.7 “之言”特殊关系考
    3.8 “ 之言”来源考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雅疏证》“声近义同”研究
    4.1 两个词间“声近义同”研究
    4.2 三个词间的“声近义同”研究
    4.3 四个词间“声近义同”研究
    4.4 五个词间“声近义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雅疏证》“犹”研究
    5.1 “A犹B也”研究
    5.2 “某某犹某某也”研究
    5.3 “某犹某某也”研究
    5.4 “犹言”研究
    5.5 “犹”连接两个音义短句
    5.6 “犹”与其他術语共同使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雅疏证》与王念孙古音学
    6.1 《广雅疏证》四个术语的声转特点与王念孙古声类问题
    6.2 《广雅疏证》四个术语的韵类情况与王念孙古韵部问题
结论
    一、《广雅疏证》四个术语的功能性异同
    二、《广雅疏证》四个术语的音义关系性质
    三、《广雅疏证》四个术语的声韵问题与王念孙古音系统
    四、《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的特点与贡献
    五、《广雅疏证》音义关系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後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雅疏证》“语之转”研究[J]. 李福言.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2]高邮王氏是正《说文解字注》失误例说[J]. 宋铁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3]王念孙《读书杂志》对大型辞书修订的价值和意义[J]. 刘精盛,叶桂郴.  钦州学院学报. 2012(05)
[4]《经义述闻·周易》补正[J]. 刘文清.  周易研究. 2012(04)
[5]巧用名字释古语——论王念孙词义疏解的一种方法[J]. 彭慧.  语文知识. 2012(03)
[6]《读书杂志》运用“类比手法”说明通假字简析[J]. 程艳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7]试论王念孙对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贡献[J]. 吴根友.  文史哲. 2012(04)
[8]王念孙《读书杂志》说略[J]. 程艳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9]从《读书杂志》看王念孙词性观念的表现方式[J]. 张先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10]高邮王氏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风格[J]. 单殿元.  文史杂志. 2012(02)

博士论文
[1]《广雅疏证》研究[D]. 赵海宝.吉林大学 2010
[2]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 甘勇.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王念孙的训诂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精盛.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 胡继明.四川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经义述闻》词义训诂方法初探[D]. 曹秀华.曲阜师范大学 2007
[2]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研究[D]. 孙莹.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王念孙诗经小学研究[D]. 郝中岳.河南大学 2006
[4]《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D]. 胡海琼.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2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22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