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

发布时间:2021-06-14 23:26
  网络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影响。它引起的不仅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上的革命,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作为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的语言—网络语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而网络流行语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贾君鹏现象”语料的收集整理,在相关研究的和理论的基础之上,弄清这一网络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并对它的产生、发展、高潮和音消等各个阶段进行比较清晰的描述。力求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极具偶发性的网络语言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为这一语言现象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此个案为代表,探讨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对现代语言学的传播效应。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等语言学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以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为辅助指导思想,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贾君鹏”这一网络语言现象作一个比较详细的描写和阐述,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根据收集到的语料,运用历时与共...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1 研究的对象、范围
    1.2 论文使用的语料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2.1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
    2.2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2.2.1 网络流行语的界定
        2.2.2 国外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2.2.3 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2.3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2.4 网络流行语研究展望
三、"贾君鹏现象":"雷人"的网络造句运动
    3.1 "贾君鹏现象"的发展脉络
        3.1.1 出现:"贾君鹏"是这样走红的
        3.1.2 发展"贾君鹏"是策划还是意外?
        3.1.3 高峰:不断升级的"贾君鹏"
        3.1.4 平静:被"寂寞党"取而代之的"贾君鹏"
        3.1.5 落幕:曲终人散的"贾君鹏"
    3.2 网友为"贾君鹏"搭建的万层大楼
    3.3 山寨版"贾君鹏现象"
        3.3.1 "贾君鹏"已成为广告新宠
        3.3.2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变体的方言版
        3.3.3 "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派生的"贾君鹏,X"族
        3.3.4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衍生的"家族部落"
    3.4 "贾君鹏"引发的网络狂欢
四、"贾君鹏现象"的流行动因分析
    4.1 语言外部原因
        4.1.1 网络媒介"推波助澜"的营销需求
        4.1.2 网络文化"从众认同"的心理需求
        4.1.3 社会群体"制造事件"的情感需求
        4.1.4 部分网民"恶搞文化"的心态需求
        4.1.5 中国网民变相的"看客心理"身份的再现
    4.2 语言学视角下"贾君鹏"流行的原因
        4.2.1 "句子模"的衍生机制
        4.2.2 语言经济性原则和类推机制的共同作用
        4.2.3 求新求异的语言文化心理
五、现代传媒对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与影响
    5.1 传播媒介的发展形态
        5.1.1 "纸媒"时代-19世纪的报刊
        5.1.2 广播时代
        5.1.3 电视时代
        5.1.4 "第四媒体"-网络
    5.2 网络之于网络流行语
        5.2.1 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支撑网络流行语
        5.2.2 网络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助长网络流行语
        5.2.3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群体成为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根基
        5.2.4 后现代网络亚文化助推网络流行语
        5.2.5 网民由"恶搞"转入到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催生网络流行语
六、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语言的传播解读[J]. 李彧.  新闻世界. 2009(12)
[2]“贾君鹏”为何走红网络[J]. 孟芳.  文教资料. 2009(33)
[3]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使用[J]. 蔡艳丰.  科技信息. 2009(30)
[4]从模因论角度解析2009年网络流行语[J]. 郇昌鹏.  语文学刊. 2009(19)
[5]“雷”人“囧”事缘何流行——网络流行词汇的传播模式研究[J]. 周婧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6]浅议网络人际传播中的网络语言[J]. 孙丽春.  青年文学家. 2009(12)
[7]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J]. 刘志杰.  新闻世界. 2009(06)
[8]“囧时代”:传媒业的角色与使命[J]. 喻国明.  新闻导刊. 2009(02)
[9]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传播[J]. 刘文荣,刘红艳.  飞天. 2009(04)
[10]基于网络时代的传统媒体的公共性[J]. 楼旭东.  文化学刊. 2009(02)

硕士论文
[1]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的谜米学理论分析[D]. 李工科.烟台大学 2009
[2]网络流行语研究[D]. 孙明强.湘潭大学 2009
[3]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分析[D]. 韩雪.曲阜师范大学 2009
[4]网络语言生成机制研究[D]. 李晓锋.河南大学 2009
[5]网络流行语研究[D]. 陈建伟.广西大学 2008
[6]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 杨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6
[7]网络流行语语情调查[D]. 王存美.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0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30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