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三)》异体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1:45
上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矍富的筒帛文献,并且这些文献都是常时人的手书文献,畏期埋藏在地下未经流傅,真寅地反映了常时文字使用的原貌,它们具有傅世文献所不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为我们研究当畴的用字情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畏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筒[叁)》时问大多属于吴国嘉禾年问,此时,汉字正处于隸楷转化陪段,是行书、草书、楷害相继流行的峙期,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吴简·竹筒[叁]》字体成份相常复杂,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遇程中的褚多现象,我们将运用汉字构型学理输和方法,全面考察《吴简·竹筒(叁]》异体字情况,研究《吴简·竹筒[叁]》异体字的特点及其生成原因,分析它在汉字形体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便为汉字形体发展的描写提供断代依据。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封异体字概念明确界定。2、封所提取的异体字造行整理分析,全面展现《吴简·竹筒[叁)》中的各种异构、异写现象。3、探析《吴简·竹筒(叁]》异体字产生原因,试归纳其产生规律。4、阐述《吴简·竹筒(叁)》异体字研究的意羲。本文所谈的异体字主要包括异构字和异写字,但是不包括筒体异体字。其中异构字...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材料与选题
二、研究方法及符号说明
三、异体字概念
四、异体字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上)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体例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三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下)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小结
第四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类型、产生原因及研究意义
一、《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类型
(一) 异构字
(二) 异写字
二、《吴简·竹简[叁]》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一) 隸变的影响
(二) 各种书体的交互使用
(三) 书写者的随意性
(四)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研究的意义
(一) 有利于异体字的整理
(二) 有利于对文字发展形体的描述
(三) 有助于字典辞书的编撰
(四) 有利于解读史料
参考文献
附表:《吴简·竹简[叁]》异体字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汉简帛中的度量衡单位“参”——兼与肖从礼先生商榷[J]. 李建平. 敦煌研究. 2011(01)
[2]从简帛文献看汉语量词系统建立的时代[J]. 李建平,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1)
[3]先秦两汉魏晋简帛文献中的新兴量词[J]. 李建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先秦两汉魏晋简帛量词析论[J]. 李建平,张显成.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4)
[5]泛指性量词“枚/个”的兴替及其动因——以出土文献为新材料[J]. 李建平,张显成. 古汉语研究. 2009(04)
[6]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J]. 李国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所见孙吴的屯田制度[J]. 高敏. 中国史研究. 2007(02)
[8]字求异形——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构形选择[J]. 韩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武威医简》异体字初探[J]. 张显成. 中国文字研究. 2005(00)
[10]俗字研究的几个问题[J]. 姚永铭. 古汉语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俗字研究[D]. 覃继红.西南大学 2009
[2]《居延汉简》异体字研究[D]. 叶声波.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3684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材料与选题
二、研究方法及符号说明
三、异体字概念
四、异体字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上)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体例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三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通释(下)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小结
第四章 《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类型、产生原因及研究意义
一、《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类型
(一) 异构字
(二) 异写字
二、《吴简·竹简[叁]》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一) 隸变的影响
(二) 各种书体的交互使用
(三) 书写者的随意性
(四)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吴简·竹简[叁]》异体字研究的意义
(一) 有利于异体字的整理
(二) 有利于对文字发展形体的描述
(三) 有助于字典辞书的编撰
(四) 有利于解读史料
参考文献
附表:《吴简·竹简[叁]》异体字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汉简帛中的度量衡单位“参”——兼与肖从礼先生商榷[J]. 李建平. 敦煌研究. 2011(01)
[2]从简帛文献看汉语量词系统建立的时代[J]. 李建平,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1)
[3]先秦两汉魏晋简帛文献中的新兴量词[J]. 李建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先秦两汉魏晋简帛量词析论[J]. 李建平,张显成.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4)
[5]泛指性量词“枚/个”的兴替及其动因——以出土文献为新材料[J]. 李建平,张显成. 古汉语研究. 2009(04)
[6]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J]. 李国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所见孙吴的屯田制度[J]. 高敏. 中国史研究. 2007(02)
[8]字求异形——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构形选择[J]. 韩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武威医简》异体字初探[J]. 张显成. 中国文字研究. 2005(00)
[10]俗字研究的几个问题[J]. 姚永铭. 古汉语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俗字研究[D]. 覃继红.西南大学 2009
[2]《居延汉简》异体字研究[D]. 叶声波.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3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7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