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缅语法系统对比

发布时间:2021-07-20 06:58
  汉语与缅语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体系。因为它们是亲属语言,有些语法现象很相似。然而,它们因为是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些语法现象则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汉缅语法系统,探寻两者之间的异同,以便一方面预测并确定对缅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帮助学习汉语的缅甸学生和学习缅语的中国学生适当地了解汉语和缅语语法的特点与差异,减少偏误的产生,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汉语和缅语。本文从对比分析理论出发,以汉语语法为纲,进行现代汉语与现代缅语的词类、句法的对比,论述汉语与缅语的语法系统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外试题,以闭卷式进行调查,然后,分析缅甸学生的语法偏误。调查对象是仰光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过四年汉语的50个缅甸学生。本文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绪论,简述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范围与论文框架。第二章至第十章,进行对比现代汉缅共同的九种词类,即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叹词、连词、介词和助词。对比上述九种词类的定义、分类、句法功能。还分析缅甸学生在使用上述词类方面的偏误。最后提出本... 

【文章来源】:仰光外国语大学缅甸

【文章页数】:3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状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义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法
    1.4 语料来源
    1.5 研究范围与论文架
第二章 汉缅名词比
    2.1 汉缅名词定义的异同
    2.2 汉缅名词分类的异同
    2.3 汉缅名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2.4 缅甸学生对汉语名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2.5 小结
    2.6 汉语名词教学建议
第三章 汉缅代词比
    3.1 汉缅代词定义的异同
    3.2 汉缅代词分类的异同
    3.3 汉缅代词的句法功能的异同
    3.4 汉缅代词所指对象的同
    3.5 缅甸学生对汉语代词的认识详细析
    3.6 小结
    3.7 汉语代词教学建议
第四章 汉缅形容词对比
    4.1 汉缅形容词定义的异同
    4.2 汉缅形容词分类的异同
    4.3 汉缅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4.4 缅甸学生对汉语形容词的认识详细析
    4.5 小结
    4.6 汉语形容词教学建议
第五章 汉缅动词对比
    5.1 汉缅动词的定义的异同
    5.2 汉缅动词分类的异同
    5.3 汉缅动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5.4 汉缅动词的复数形式对比
    5.5 缅甸学生对汉语动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5.6 小结
    5.7 汉语动词教学建议
第六章 汉缅副词对比
    6.1 汉缅副词定义的异同
    6.2 汉缅副词分类的异同
    6.3 汉缅副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6.4 缅甸学生对汉语副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6.5 小结
    6.6 汉语副词教学建议
第七章 汉缅叹词对比
    7.1 汉缅叹词定义的异同
    7.2 汉缅叹词分类的异同
    7.3 汉缅叹词的句法功的异同
    7.4 缅甸学生对汉语叹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7.5 小结
    7.6 汉语叹词教学建议
第八章 汉缅连词对比
    8.1 汉缅连词定义的异同
    8.2 汉缅连词分类的异同
    8.3 汉缅连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8.4 缅甸学生对汉语连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8.5 小结
    8.6 汉语连词教学建议
第九章 汉缅介词对比
    9.1 汉缅介词定义的异同
    9.2 汉缅介词分类的异同
    9.3 汉缅介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9.4 缅甸学生对汉语介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9.5 小结
    9.6 汉语介词教学建议
第十章 汉缅助词对比
    10.1 汉缅助词定义的异同
    10.2 汉缅助词分类的异同
    10.3 汉缅助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10.4 缅甸学生对汉语助词的认识详细分析
    10.5 小结
    10.6 汉语助词教学建议
第十一章 汉缅句子对比
    11.1 汉缅句子成分的异同
    11.2 汉缅语序的异同
    11.3 汉缅句子类型的异同
    11.4 缅甸学生对汉语句子的认识详细分析
    11.5 小结
    11.6 汉语句子教学建议
第十二章 结论
    12.1 综论
    12.2 本文的主要结论
    12.3 汉语语法教学建议
    12.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5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叹词英译方法探析[J]. 周小玲.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2]母语负迁移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动词的影响[J]. 高宁,丛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英语动词与汉语动词的使用和比较[J]. 冯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4]外国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J]. 徐丽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05)
[5]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的代词观之比较[J]. 李春晓.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S1)
[6]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 韩容洙.  汉语学习. 2000(02)
[7]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1997(04)
[8]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J].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9]现代汉语叹词研究[J]. 姚锡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10]汉语动词的分类角度[J]. 申小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01)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名词语义研究[D]. 王小春.西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2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92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