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广告双关语翻译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广告双关语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大众传播的手段之一,广告在国内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各式各样商品的选择。同时,广告语作为一个商业价值颇高的应用文体,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双关语成为频繁应用于此的修辞手法之一。双关语有着“一种形式,多种意义”的特殊结构模式,在广告应用中不仅能精简词语,更能创造出幽默诙谐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眼球。广告翻译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翻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指导理论的选择也引起翻译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由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指出:翻译如同其他任何行为一样,也具有目的性。因此,翻译的目的成为其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而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决定的。这一理论与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基本相符合,即让目的语广告接收者欣赏到一种与原语广告相同或相似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进行研究并举例分析,从而得出实际可用的翻译策略。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双关语的定义、类别及其在广告中的功能进行介绍并举例分析;然后讨论了广告双关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两个障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在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三个广告中双关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读者反应原则、以目的语及目的文化为导向的原则和忠实原则。针对广告双关语翻译,本文提出了几种翻译策略,最为理想的策略是将原文双关语翻译为译文中相同或相似的双关语,但在该策略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翻译者可采取牺牲双关形式保留双关意义的策略,或者采用另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替换,又或者在尊重原文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翻译以达到最终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广告双关语翻译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该课题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将来研究可采取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双关语 目的论 文化障碍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目录】: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11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1-12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14-23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puns translation14-18
-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puns translation abroad14-17
-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puns translation in China17-18
-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18-23
- 2.2.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18-20
- 2.2.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20-23
- Chapter 3 Aspects of Puns in Advertisement23-37
- 3.1 Definition and categories of puns23-29
- 3.2 The function of puns in advertisement29-34
- 3.2.1 Information conveying29-30
- 3.2.2 Aesthetic effect30-32
- 3.2.3 Humorous effect32-33
- 3.2.4 Simplifying effect33-34
- 3.3 Peculiarity of puns in Advertisement34-37
- 3.3.1 Ambiguity34-35
- 3.3.2 Double context35-37
- Chapter 4 Translation of P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37-54
- 4.1 Barriers of puns translation in advertisement37-40
- 4.1.1 Linguistic barrier37-38
- 4.1.2 Cultural barrier38-40
- 4.2 Principles of puns translation in advertisement based on skopos theory40-46
- 4.2.1 Readers' response principle40-41
- 4.2.2 Target language and target culture orientation principle41-44
- 4.2.3 Faithfulness principle44-46
- 4.3 Approaches in puns translation46-54
- 4.3.1 Translating puns into puns46-49
- 4.3.2 Translating puns into ordinary expressions49-52
- 4.3.3 Creative translation52-54
- Chapter 5 Conclusion54-57
- 5.1 Major findings54-55
-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55-57
- References57-60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志荣;;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2 梁超慧;郭星余;;Words Used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3 王辉;孙苗苗;;American Culture's Influence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of Coca-Cola Company[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4 欧阳清静;;Applic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J];科技信息;2012年17期
5 李珍凤;李爱琴;;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J];海外英语;2013年08期
6 张悦;;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 slogan[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4期
7 周双卉;;Stylistic analysis of songs in beverage advertisement[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年04期
8 丁一;;一词一议[J];广东印刷;2007年06期
9 周莹;;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10 陈正杰;;Appreciation of Poetic Advertisement[J];海外英语;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Haiqi JI;Hui XIE;;A Study on Higher Vocational Advertisement Design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汉语网络条幅广告语言特点及其概念整合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史莹;中美征婚广告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梦娅;符号指表模式在女性用品邮件广告语中的应用特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宋娟;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论广告语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汤颖颐;广告中的性别隐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张蓓;广告辞格:应用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李贺楠;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中的反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杨向伟;论广告中亚里士多德说服原则[D];河北大学;2010年
9 于贤荣;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语用运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吴大苹;英文汽车平面广告中连贯现象的关联理论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广告双关语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