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用语中的语用模糊策略
发布时间:2017-04-27 20:12
本文关键词:外交用语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外交是国家之间的交往活动,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外交语言应用于发布公告,回答问题,表明立场以及调节气氛等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交语言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模糊,作为一种会话策略,模糊语言有着简洁性,灵活性,概括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恰好满足外交语言的要求,能够使其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一直以来,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各种问题的语言分析是众多国内外语言学家致力于研究的对象,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语义学,文体学,以及话语分析方面对这一语言现象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但是在从顺应_关联理论角度研究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策略,研究却不是很多,也尚未有重大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研究外交用语中特别是中国以及美国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有目的地使用语用模糊作为交际策略的语言现象,在收集相关新闻发布会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外交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特点及功能,通过研究发言人在特定语境下运用模糊策略的动机与真实意图,认为这是关联-顺应理论的体现。 论文首先介绍前人对模糊语言和外交语言的研究,然后对顺应_关联理论做出简要说明。在归纳出外交用语中模糊语的特点后,通过分析数据对外交语言的模糊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关联-顺应理论做出解释,同时总结模糊用语在外交场合的功能与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研究所得,指出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之,因为其特殊性,外交用语成为所有场合中最谨慎的用语。通过对外交用语中语用模糊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培养外交人员,促进翻译特别是口译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外交语言 语用模糊 顺应_关联理论 新闻发布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030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4
- 1.1 Object of the Study10-11
- 1.2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nd Research Questions11-12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2
-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14-21
- 2.1 Vagueness14-18
- 2.1.1 Definition of Vagueness14-15
- 2.1.2 A Brief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15-18
- 2.2 Diplomatic Language18-21
- Chapter Three Adaptation-relevance Theory21-30
- 3.1 Overview21-26
- 3.1.1 Foundation of Adaptation-relevance Theory21-25
- 3.1.2 The Term “Context”in Adaptation-relevance Theory25-26
- 3.2 Development of Adaptation-relevance Theory26-29
- 3.3 Summary29-30
- Chapter Four Realization of Vagueness and its Functions30-58
- 4.1 Characteristics of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30-33
- 4.1.1 Politeness30-31
- 4.1.2 Tactfulness31
- 4.1.3 Impersonality31
- 4.1.4 Accessibility31-32
- 4.1.5 Indeterminacy32
- 4.1.6 Variability32-33
- 4.2 Analysi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from the Adaptation-relevancy Theory33-49
- 4.2.1 Lexical Vagueness34-43
- 4.2.2 Sentential Vagueness43-45
- 4.2.3 Discourse Vagueness45-49
- 4.3 Functions of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49-58
- 4.3.1 For Tactfulness49-52
- 4.3.2 For Flexibility52-53
- 4.3.3 For Politeness53-54
- 4.3.4 For Euphemism and Self-protection54-5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8-63
-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58-60
- 5.2.L imitations60-61
- 5.3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61-63
- References63-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宋曦;试析外交语言中语用含糊的特点[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黄强,梁颖;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零宏惠;外交模糊辞令的语用分析[J];高教论坛;2004年05期
4 夏云;模糊修辞与诗歌的表现力[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5 马莉;语用原则与外交修辞[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胡庚申,王静;中外记者招待会用语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冉永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8 魏在江;;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9 吴勇;论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肖云枢;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运用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外交用语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