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楚簡連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20:36
論文以楚地出土戰國簡冊為基本材料,研究楚簡連詞系統。論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保證基礎材料的準確釋讀,保證語法分析的客觀、統一。第二,關注連詞所置身的語義語法系統,將楚簡連詞放入各級系統中逐級考察,以全面揭示楚簡連詞性質。第三,研究以往楚簡連詞研究中忽略的問題。為保證研究的客觀、準確,論文所做的基礎工作是:在完成相關考釋成果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吸取正確的釋讀意見,對研究範圍内的楚簡釋文進行修訂,可見論文附錄部分;討論並提出明確的語法分析標準,可見相關連詞個案分析部分;建立數據庫,進行嚴格的語法屬性標註和數據分析。另外,緒論部分對相關研究做了系統梳理。論文主體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楚簡18個單音連詞的分詞個案研究,在第二章至第五章。個案研究中,注重將連詞置於自身所在的語義語法系統中,對該連詞關聯的介詞、副詞、代詞等用法—併討論,探索該連詞在自身詞語系統中的地位、性質,藉以觀察這個連詞的虛化程度連接能力——這是對楚簡連詞分級考察的第一層次,每一個連詞都不能被孤立看待,它是自身詞語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的、發展變化著的組成部分。在第一部分,觀察到楚簡連詞的一些特殊之處,也有不同意以往研究之處,集中於“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內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综述和研究思路
一、古漢語語法研究的成果
二、楚簡虛詞研究成果
第三節 材料與方法
一、使用的材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來源於介詞的連詞——以、與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以”
第一部分 相關問題的討論與說明
一、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判斷
二、對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分類
第二部分 介詞“以”的語義語法功能
一、介詞“以”引進成分的語義類型
二、介詞“以”賓語的省略
三、介詞“以”賓語的前置
四、與介詞“以”相關的固定結構
第三部分 連詞“以”的語義語法功能
一、連詞“以”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與連詞“以”相關的固定格式
三、語義關係與語法功能的綜合考察及連詞“以”的特點
第二節 連詞“與”
一、介詞“與”和連詞“與”的判別
二、楚簡介詞“與”的情況
三、楚簡連詞“與”的情況
第三章 來源於副詞的連詞——既、又、或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既”
一、“既”作副詞的情況
二、楚簡連詞“既”
第二節 連詞“又”
一、楚簡中“又”連接數量關係的情況
二、影響楚簡連詞“又”使用的多種因素
三、“又”的意義源流
第三節 連詞“或”
一、對“或”連詞以外用法的交待
二、楚簡連詞“或”
第四章 以連詞用法為主的詞——而、則、斯、且、雖、苟、故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而”
第一部 分對虚詞“而”的認識分歧和本文的判斷標準
一、闋於“而”的詞性
二、連詞“而”前後成分間的語義關係
第二部分 楚簡連詞“而”
一、“而”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而”的語法功能
三、由“而”組成的固定結構
四、語法功能和語義關係的綜合考察及連詞“而”的特點
第二節 連詞“則”
一、“則”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楚簡中“則”的語法功能
第三節 連詞“斯”
一、“斯”作為連詞的條件
二、楚簡中的“斯”是較為成熟的連詞
三、連詞“斯”廣泛使用的時代
第四節 連詞“且”
一、“且”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且”的語法功能
三、“且”與“而”的比較
第五節 連詞“雖”和“苟”
一、雖
二、苟
第六節 連詞“故”
一、“故”的語法特點
二、複音虛詞“是故”
第五章 其他低频連詞或連接成分——及、如、若、焉、此、是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及”
一、“及”的動詞用法
二、“及”的介詞用法
三、“及”的連詞用法
第二節 連詞“如”和“若”
一、如
二、若
三、“如”、“若”的分工問題
第三節 連詞“安(焉)”
一、“安(焉)”作兼詞
二、“安(焉)”作連詞
第四節 具有連詞性質的“此”和“是”
一、“此”
二、“是”
三、“是”和“此”在楚簡中的比較
第六章 楚簡連詞系統及其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本章摘要
第一節 楚簡複音連詞(固定詞組)
一、在楚簡中還不作連詞用的固定詞組
二、表順承關係的複音連詞
三、表因果關係的複音連詞(固定詞組)
四、用例少、但具有連詞性質的固定詞組
五、楚簡複音連詞(固定詞組)彙總
第二節 從語義關係角度觀察楚簡連詞系統
一、楚簡連詞分類說明
二、楚簡連詞分類
三、每一類別下楚簡連詞的特點及其内部差異和分工
第三節 從語法功能角度觀察楚簡連詞系統
一、連接詞語的連詞
二、連接分句的連詞
三、連接句子和句群的連詞
第四節 楚簡連詞系統總結
一、楚簡同類連詞多數語法分工明確,少數功能交叉、各有側重
二、楚簡連詞語法功能的實現,同它表達的語義關係有較為整齊的對應和關聯
第五節 楚簡連詞系統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一、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二、楚簡與睡虎地秦簡的比較
三、對楚簡連詞系統的認識
第七章 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特徵
本章摘要
第一節 楚簡連詞在古書類和應用類文獻中的分佈
一、楚簡連詞在古書類和應用類文獻中的整體分佈情況
二、從語義關係角度看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
三、從語法功能角度看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
第二節 以包山簡和郭店簡為例進一步觀察楚簡連詞分佈
一、包山簡和郭店簡連詞使用整體比較
二、高頻連詞在包山簡和郭店簡的集中分佈情況
三、影響楚簡連詞分佈的多種因素
第三節 楚簡連詞在應用類文獻中的分佈情況
一、遣策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二、 卜筮祭禱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三、四種應用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結論
附錄:相關釋文整理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歷及在讀期間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岳麓书院所藏秦简《数》书释文校补[J]. 许道胜,李薇. 江汉考古. 2010(04)
[2]关于楚竹书中"是"字的用法及其它[J]. 吴辛丑.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4)
[3]新蔡葛陵楚墓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J]. 刘信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4]郭店楚简《老子》异文的语法学考察[J]. 董琨. 中国语文. 2001(04)
[5]郭店楚简拾遗[J]. 白于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6]郭店竹简文字考释拾遗[J]. 刘信芳. 江汉考古. 2000(01)
[7]释“咎繇”[J].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03)
[8]包山楚简近似之字辨析[J]. 刘信芳. 考古与文物. 1996(02)
[9]包山楚简中若干重要制度发复与争论未决诸关键字解难、决疑[J]. 黄盛璋. 湖南考古辑刊. 1994(00)
[10]竹简卜辞与商周甲骨[J]. 李学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2)
博士论文
[1]包山楚墓文书简、卜筮祭寿简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 朱晓雪.吉林大学 2011
[2]新蔡葛陵楚简字词研究[D]. 袁金平.安徽大学 2007
[3]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D]. 申红义.四川大学 2006
[4]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 武振玉.吉林大学 2006
[5]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D]. 萧圣中.武汉大学 2005
[6]居延汉简虚词研究[D]. 张国艳.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郭店楚简《老子》词类研究[D]. 龙丹萍.陕西师范大学 2008
[2]新蔡葛陵楚墓竹简文字编[D]. 张胜波.吉林大学 2006
[3]包山楚简语言研究[D]. 刘波.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058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內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综述和研究思路
一、古漢語語法研究的成果
二、楚簡虛詞研究成果
第三節 材料與方法
一、使用的材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來源於介詞的連詞——以、與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以”
第一部分 相關問題的討論與說明
一、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判斷
二、對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分類
第二部分 介詞“以”的語義語法功能
一、介詞“以”引進成分的語義類型
二、介詞“以”賓語的省略
三、介詞“以”賓語的前置
四、與介詞“以”相關的固定結構
第三部分 連詞“以”的語義語法功能
一、連詞“以”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與連詞“以”相關的固定格式
三、語義關係與語法功能的綜合考察及連詞“以”的特點
第二節 連詞“與”
一、介詞“與”和連詞“與”的判別
二、楚簡介詞“與”的情況
三、楚簡連詞“與”的情況
第三章 來源於副詞的連詞——既、又、或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既”
一、“既”作副詞的情況
二、楚簡連詞“既”
第二節 連詞“又”
一、楚簡中“又”連接數量關係的情況
二、影響楚簡連詞“又”使用的多種因素
三、“又”的意義源流
第三節 連詞“或”
一、對“或”連詞以外用法的交待
二、楚簡連詞“或”
第四章 以連詞用法為主的詞——而、則、斯、且、雖、苟、故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而”
第一部 分對虚詞“而”的認識分歧和本文的判斷標準
一、闋於“而”的詞性
二、連詞“而”前後成分間的語義關係
第二部分 楚簡連詞“而”
一、“而”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而”的語法功能
三、由“而”組成的固定結構
四、語法功能和語義關係的綜合考察及連詞“而”的特點
第二節 連詞“則”
一、“則”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楚簡中“則”的語法功能
第三節 連詞“斯”
一、“斯”作為連詞的條件
二、楚簡中的“斯”是較為成熟的連詞
三、連詞“斯”廣泛使用的時代
第四節 連詞“且”
一、“且”前後的語義關係
二、“且”的語法功能
三、“且”與“而”的比較
第五節 連詞“雖”和“苟”
一、雖
二、苟
第六節 連詞“故”
一、“故”的語法特點
二、複音虛詞“是故”
第五章 其他低频連詞或連接成分——及、如、若、焉、此、是
本章摘要
第一節 連詞“及”
一、“及”的動詞用法
二、“及”的介詞用法
三、“及”的連詞用法
第二節 連詞“如”和“若”
一、如
二、若
三、“如”、“若”的分工問題
第三節 連詞“安(焉)”
一、“安(焉)”作兼詞
二、“安(焉)”作連詞
第四節 具有連詞性質的“此”和“是”
一、“此”
二、“是”
三、“是”和“此”在楚簡中的比較
第六章 楚簡連詞系統及其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本章摘要
第一節 楚簡複音連詞(固定詞組)
一、在楚簡中還不作連詞用的固定詞組
二、表順承關係的複音連詞
三、表因果關係的複音連詞(固定詞組)
四、用例少、但具有連詞性質的固定詞組
五、楚簡複音連詞(固定詞組)彙總
第二節 從語義關係角度觀察楚簡連詞系統
一、楚簡連詞分類說明
二、楚簡連詞分類
三、每一類別下楚簡連詞的特點及其内部差異和分工
第三節 從語法功能角度觀察楚簡連詞系統
一、連接詞語的連詞
二、連接分句的連詞
三、連接句子和句群的連詞
第四節 楚簡連詞系統總結
一、楚簡同類連詞多數語法分工明確,少數功能交叉、各有側重
二、楚簡連詞語法功能的實現,同它表達的語義關係有較為整齊的對應和關聯
第五節 楚簡連詞系統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一、在漢語史中的地位
二、楚簡與睡虎地秦簡的比較
三、對楚簡連詞系統的認識
第七章 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特徵
本章摘要
第一節 楚簡連詞在古書類和應用類文獻中的分佈
一、楚簡連詞在古書類和應用類文獻中的整體分佈情況
二、從語義關係角度看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
三、從語法功能角度看楚簡連詞的文獻分佈
第二節 以包山簡和郭店簡為例進一步觀察楚簡連詞分佈
一、包山簡和郭店簡連詞使用整體比較
二、高頻連詞在包山簡和郭店簡的集中分佈情況
三、影響楚簡連詞分佈的多種因素
第三節 楚簡連詞在應用類文獻中的分佈情況
一、遣策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二、 卜筮祭禱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三、四種應用類文獻的連詞使用情況比較
結論
附錄:相關釋文整理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歷及在讀期間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岳麓书院所藏秦简《数》书释文校补[J]. 许道胜,李薇. 江汉考古. 2010(04)
[2]关于楚竹书中"是"字的用法及其它[J]. 吴辛丑.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4)
[3]新蔡葛陵楚墓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J]. 刘信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4]郭店楚简《老子》异文的语法学考察[J]. 董琨. 中国语文. 2001(04)
[5]郭店楚简拾遗[J]. 白于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6]郭店竹简文字考释拾遗[J]. 刘信芳. 江汉考古. 2000(01)
[7]释“咎繇”[J].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03)
[8]包山楚简近似之字辨析[J]. 刘信芳. 考古与文物. 1996(02)
[9]包山楚简中若干重要制度发复与争论未决诸关键字解难、决疑[J]. 黄盛璋. 湖南考古辑刊. 1994(00)
[10]竹简卜辞与商周甲骨[J]. 李学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2)
博士论文
[1]包山楚墓文书简、卜筮祭寿简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 朱晓雪.吉林大学 2011
[2]新蔡葛陵楚简字词研究[D]. 袁金平.安徽大学 2007
[3]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D]. 申红义.四川大学 2006
[4]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 武振玉.吉林大学 2006
[5]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D]. 萧圣中.武汉大学 2005
[6]居延汉简虚词研究[D]. 张国艳.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郭店楚简《老子》词类研究[D]. 龙丹萍.陕西师范大学 2008
[2]新蔡葛陵楚墓竹简文字编[D]. 张胜波.吉林大学 2006
[3]包山楚简语言研究[D]. 刘波.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0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5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