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棍”、“先生”、“强人”看汉语性别词语语义用法演变
发布时间:2021-09-15 11:46
词汇的变化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男女性别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体现在了一些性别词语的语义用法发展上。一些词语在早期往往只是使用在男性身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这些词语也可以使用在女性身上。本文以“光棍”、“先生”、“强人”这三个词为例,希望通过这三个词语的语义用法演变研究来探讨该类词的演变共性及其相关特征。本文共六章,主要内容是: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问题,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综述。并且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及语料选取进行了说明。第二章,选取了“光棍”这个词作为研究对象。“光棍”最早出现于元代,最初的意义是“光秃秃的棍棒”,后来演变出了“什么也没有,身无分文”、“地痞、流氓”、“单身汉”以及“聪明识时务的人”的意思。当代,“光棍”出现了表示女性“单身汉”的意义。在演变过程中“棍棒”先隐喻为“什么也没有、身无分文”、“单身汉”、“聪明识时务的人”;后来分别在“什么也没有”及“单身汉”的基础上转喻为“流氓、地痞”和“女单身汉”。第三章,选取了“先生”这个词作为研究对象。“先生”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最初的意义是“先我而生”,后来演变出了“尊者之称”、...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性别词语的研究现状
1.2.2 性别词语语义演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4.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光棍”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2.0 引言
2.1 “光棍”的产生
2.2 “光棍”的语义用法演变
2.2.1 元代“光棍”的用法
2.2.2 明代“光棍”的用法
2.2.3 清代“光棍”的用法
2.2.4 民国“光棍”的用法
2.2.5 当代“光棍”的用法
2.3 “光棍”的语义演变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2.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2.3.2 语义演变类型
2.4 影响“光棍”词语演变的原因
2.4.1 外部因素
2.4.2 内部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先生”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3.0 引言
3.1 “先生”的产生
3.2 “先生”的语义用法演变
3.2.1 先秦“先生”的用法
3.2.2 两汉“先生”的用法
3.2.3 唐宋“先生”的用法
3.2.4 元代“先生”的用法
3.2.5 明代“先生”的用法
3.2.6 清代“先生”的用法
3.2.7 民国“先生”的用法
3.2.8 当代“先生”的用法
3.3 “先生”的语义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3.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3.3.2 语义演变类型
3.4 影响“先生”词语演变的原因
3.4.1 外部因素
3.4.2 内部因素
3.5 小结
第四章 “强人”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4.0 引言
4.1 “强人”的产生
4.2 “强人”的语义演变
4.2.1 两汉“强人”的用法
4.2.2 唐宋“强人”的用法
4.2.3 元代“强人”的用法
4.2.4 明代“强人”的用法
4.2.5 清代“强人”的用法
4.2.6 民国“强人”的用法
4.2.7 当代“强人”的用法
4.3 “强人”的语义演变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4.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4.3.2 语义演变类型
4.4 影响“强人”词语演变的原因
4.4.1 外部因素
4.4.2 内部因素
4.5 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性别地位变化与词义演变
5.1 社会变化与词义演变
5.2 性别变化与词义演变
5.2.1 生产力与社会地位
5.2.2 受教育程度
5.2.3 社会观念
5.3 社会演变影响“光棍”、“先生”、“强人”
5.3.1 “光棍”的演变
5.3.2 “先生”的演变
5.3.3 “强人”的演变
5.4 性别词语演变的共性与区别
5.4.1 共性
5.4.2 区别
5.5 总结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女性称谓性别词研究[J]. 马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2]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J]. 尹立辉. 知音励志. 2016(17)
[3]汉语里典型性别词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J]. 白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9)
[4]浅析“女+NP”[J]. 左乃文.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01)
[5]网络性别特征词的族群现象探析[J]. 吴齐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6]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2015(04)
[7]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光棍”词义的嬗变[J]. 周晓彦. 汉字文化. 2015(03)
[8]“女强人”符号意义探析[J]. 李豪杰. 语文学刊. 2015(09)
[9]护肤品品牌词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 郭全生,张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0)
[10]浅析以性别语素“男”“女”构成的网络词语[J]. 王倩蕾. 文教资料. 2013(31)
硕士论文
[1]“男”、“女”构词造语的特点及不对称性研究[D]. 张帆.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志”、“先生”、“师傅”称谓语研究[D]. 许慧.内蒙古大学 2012
[3]女性义弱化:“女强人”、“女博士”、“超女”的修辞分析[D]. 刘晓璐.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论汉语方言词语中的性别标记[D]. 陈宇霞.湘潭大学 2006
[5]“先生”称谓研究[D]. 陈慧.武汉大学 2005
[6]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D]. 朱力.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9602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性别词语的研究现状
1.2.2 性别词语语义演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4.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光棍”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2.0 引言
2.1 “光棍”的产生
2.2 “光棍”的语义用法演变
2.2.1 元代“光棍”的用法
2.2.2 明代“光棍”的用法
2.2.3 清代“光棍”的用法
2.2.4 民国“光棍”的用法
2.2.5 当代“光棍”的用法
2.3 “光棍”的语义演变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2.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2.3.2 语义演变类型
2.4 影响“光棍”词语演变的原因
2.4.1 外部因素
2.4.2 内部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先生”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3.0 引言
3.1 “先生”的产生
3.2 “先生”的语义用法演变
3.2.1 先秦“先生”的用法
3.2.2 两汉“先生”的用法
3.2.3 唐宋“先生”的用法
3.2.4 元代“先生”的用法
3.2.5 明代“先生”的用法
3.2.6 清代“先生”的用法
3.2.7 民国“先生”的用法
3.2.8 当代“先生”的用法
3.3 “先生”的语义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3.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3.3.2 语义演变类型
3.4 影响“先生”词语演变的原因
3.4.1 外部因素
3.4.2 内部因素
3.5 小结
第四章 “强人”的产生及语义用法演变
4.0 引言
4.1 “强人”的产生
4.2 “强人”的语义演变
4.2.1 两汉“强人”的用法
4.2.2 唐宋“强人”的用法
4.2.3 元代“强人”的用法
4.2.4 明代“强人”的用法
4.2.5 清代“强人”的用法
4.2.6 民国“强人”的用法
4.2.7 当代“强人”的用法
4.3 “强人”的语义演变线索图和语义演变类型
4.3.1 语义演变线索图
4.3.2 语义演变类型
4.4 影响“强人”词语演变的原因
4.4.1 外部因素
4.4.2 内部因素
4.5 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性别地位变化与词义演变
5.1 社会变化与词义演变
5.2 性别变化与词义演变
5.2.1 生产力与社会地位
5.2.2 受教育程度
5.2.3 社会观念
5.3 社会演变影响“光棍”、“先生”、“强人”
5.3.1 “光棍”的演变
5.3.2 “先生”的演变
5.3.3 “强人”的演变
5.4 性别词语演变的共性与区别
5.4.1 共性
5.4.2 区别
5.5 总结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女性称谓性别词研究[J]. 马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2]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J]. 尹立辉. 知音励志. 2016(17)
[3]汉语里典型性别词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J]. 白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9)
[4]浅析“女+NP”[J]. 左乃文.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01)
[5]网络性别特征词的族群现象探析[J]. 吴齐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6]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2015(04)
[7]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光棍”词义的嬗变[J]. 周晓彦. 汉字文化. 2015(03)
[8]“女强人”符号意义探析[J]. 李豪杰. 语文学刊. 2015(09)
[9]护肤品品牌词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 郭全生,张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0)
[10]浅析以性别语素“男”“女”构成的网络词语[J]. 王倩蕾. 文教资料. 2013(31)
硕士论文
[1]“男”、“女”构词造语的特点及不对称性研究[D]. 张帆.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志”、“先生”、“师傅”称谓语研究[D]. 许慧.内蒙古大学 2012
[3]女性义弱化:“女强人”、“女博士”、“超女”的修辞分析[D]. 刘晓璐.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论汉语方言词语中的性别标记[D]. 陈宇霞.湘潭大学 2006
[5]“先生”称谓研究[D]. 陈慧.武汉大学 2005
[6]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D]. 朱力.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96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9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