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下的隐喻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19:40
隐喻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领域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常见的话语。传统隐喻只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格来看待。而在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认识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Lakoff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隐喻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且最能体现文化的因素。它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因此,隐喻的理解和运用必定不能脱离其背后的文化语境。本文通过对隐喻及语境的理论分析了解尝试着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隐喻的意义进行研究。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使得跨文化语境下的隐喻存在着某种共性;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的不同决定了这种隐喻同时也有其个性的一面。隐喻的文化语境研究将有助于隐喻研究的深化,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交际者是如何表达和理解隐喻的。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隐喻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对隐喻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隐喻理论的研究
一、隐喻的修辞观
二、隐喻的语用关
三、隐喻的认知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语境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第二节 文化语境的定义
第三节 文化语境的特点
一、文化语境的强制性
二、文化语境的群体性
三、文化语境的时代性
第四节 文化语境的功能
一、文化语境的绝对功能
二、文化语境的制约功能
三、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语境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语境与隐喻
第二节 文化语境的共性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一、人类共有一个相同的大自然
二、人类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第三节 文化语境的差异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一、隐喻意义相同,形象模式各异
二、形象模式相同,隐喻意义各异
三、某种形象模式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具有隐喻的语义功能,而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却不具备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化语境看汉英隐喻意义及其取象[J]. 骆爱凤.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2)
[2]语境与隐喻理解[J]. 侯静,刘秀辉,单小艳.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2)
[3]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 胡壮麟.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03)
[4]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 丁占罡. 英语学习. 2000 (11)
[5]隐喻意义的取象与文化认知[J]. 马清华!325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6]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束定芳!20008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7]语言·认知·隐喻[J]. 胡壮麟. 现代外语. 1997(04)
硕士论文
[1]隐喻的文化研究[D]. 关人杰.黑龙江大学 2007
[2]隐喻的文化认知及其在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D]. 邱文生.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4277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隐喻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对隐喻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隐喻理论的研究
一、隐喻的修辞观
二、隐喻的语用关
三、隐喻的认知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语境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第二节 文化语境的定义
第三节 文化语境的特点
一、文化语境的强制性
二、文化语境的群体性
三、文化语境的时代性
第四节 文化语境的功能
一、文化语境的绝对功能
二、文化语境的制约功能
三、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语境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语境与隐喻
第二节 文化语境的共性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一、人类共有一个相同的大自然
二、人类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第三节 文化语境的差异对隐喻意义理解的影响
一、隐喻意义相同,形象模式各异
二、形象模式相同,隐喻意义各异
三、某种形象模式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具有隐喻的语义功能,而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却不具备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化语境看汉英隐喻意义及其取象[J]. 骆爱凤.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2)
[2]语境与隐喻理解[J]. 侯静,刘秀辉,单小艳.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2)
[3]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 胡壮麟.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03)
[4]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 丁占罡. 英语学习. 2000 (11)
[5]隐喻意义的取象与文化认知[J]. 马清华!325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6]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束定芳!20008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7]语言·认知·隐喻[J]. 胡壮麟. 现代外语. 1997(04)
硕士论文
[1]隐喻的文化研究[D]. 关人杰.黑龙江大学 2007
[2]隐喻的文化认知及其在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D]. 邱文生.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4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0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