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草》名物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5 19:42
名物研究是传统训詁学的一个方面,《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词典,其后十六篇中存在大量名物词,本文以第十三篇《释草》收录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名物词的梳理,总结草本植物(这里所就的草本植物包括《释草》中混杂的本植物。下同)的命名规律。並探讨《尔雅·释草》名物词研究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名物命名的相对可论證性和汉语词汇发生和积累的阶段性理论为基础理论,对《尔雅·释草》中草本名物词的命名义进行探求。在探求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考释方法,主要包括:同源词系联比较的方法,汉语词义学中词义分析的方法,方言及親属语言求证的方法,生物学知识验證的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借鉴清人的因声求义法,陆宗达、王寧先生归纳的比较互证法,以及王寧先生结合汉语实际,借鉴西方语义学的研究成果提出的义素分析法。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前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一章《尔雅》的流传和注疏。本章简述《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旧有三说,但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成书于战国末年,汉代有增补”。并综述历代研究《尔雅》的注疏文献。第二章《尔雅·释草》名物词的类别。主要根据《尔雅·释草...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果赢、括樱
百足“菌茜者,《爵》
鹃、吐缓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尔雅·释草》名物词理据研究[J]. 刘京.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7)
[2]汉语植物名的修辞造词[J]. 谭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3)
[3]汉语植物命名中的类比思维[J]. 谭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尔雅》异名理据的特征[J]. 王建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5]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J]. 谭宏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6]《周礼》双音节名物词词源义探求举隅[J]. 刘兴均.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7]从《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J]. 刘兴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8]从语言看壮侗语族民族对中国农业的贡献[J]. 韦树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9]论《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J]. 华学诚. 古汉语研究. 1999(04)
[10]试论《释名》中的流俗词源[J]. 刘兴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S3)
博士论文
[1]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 谭宏姣.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齐民要术》农作物名物词研究[D]. 宿爱云.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0326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果赢、括樱
百足“菌茜者,《爵》
鹃、吐缓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尔雅·释草》名物词理据研究[J]. 刘京.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7)
[2]汉语植物名的修辞造词[J]. 谭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3)
[3]汉语植物命名中的类比思维[J]. 谭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尔雅》异名理据的特征[J]. 王建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5]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J]. 谭宏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6]《周礼》双音节名物词词源义探求举隅[J]. 刘兴均.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7]从《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J]. 刘兴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8]从语言看壮侗语族民族对中国农业的贡献[J]. 韦树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9]论《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J]. 华学诚. 古汉语研究. 1999(04)
[10]试论《释名》中的流俗词源[J]. 刘兴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S3)
博士论文
[1]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 谭宏姣.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齐民要术》农作物名物词研究[D]. 宿爱云.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0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1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