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性“N 1 +V+N 2 ”短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16:10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名词性“N1+V+N2”短语进行考察,在句法方面,结合短语的语义和音节组合模式,分析短语的层次切分,并对短语的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进行考察。在语义方面,根据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探讨名词与动词在意义上的选择机制。在描写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短语中名词、动词的语义特征对短语内部成分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影响等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范围、拟使用的的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及语料来源,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以简单总结。第二章主要介绍名词性“N1+V+N2”短语中名词与动词的句法特征。第三章从句法关系方面对名词性“N1+V+N2”短语的层次切分、句法结构、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第四章从语义平面,对名词性“N1+V+N2”短语中的名词与动词的语义特征、双音节V与N1、N2的语义关系、不能进入短语中的名词与动词等方面进行考察。第五章主要考察了名词性“N1+V+N2”短语的语义,由于名词“N1+V+N2”短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因此短语中名词与动词之间语义关系也十分复杂,除了动词与名词本身,还要结合短语的层次因素。同时,...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已取得的成果
1.2.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N1+V+N2”中动、名句法特征
2.1 N的句法特征
2.2 V的句法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N1+V+N2”句法关系及功能
3.1 “N1+V+N2”短语的层次
3.2 “N1+V+N2”的句法结构
3.2.1 偏正式“N1+V”
3.2.2 主谓式“N1+V”
3.2.3 定中式“V+N2”
3.2.4 述宾式“V+N2”
3.2.5 “N1+V”与N2
3.2.6 N1 与“V+N2”
3.3 “N1+V+N2”的句法功能
3.3.1 作主语
3.3.2 作宾语
3.3.3 作定语
3.3.4 作谓语
3.4 “N1+V+N2”的扩展形式
3.5 短语内部成分的拆分与组合
3.6 短语中“的”的插入
3.6.1 不能插入“的”
3.6.2 只能在动词之前用“的”
3.6.3 只能在动词之后用“的”
3.6.4 在动词之前、之后分别用“的”
3.7 小结
第四章 “N1+V+N2”中动、名语义特征
4.1 名词性“N1+V+N2”的构造机制
4.2 “N1+V+N2”中的N
4.2.1 N的语义角色对短语结构类型偏向性的制约
4.2.2 N的语义特征
4.2.3 不能进入短语的N
4.3 “N1+V+N2”中的V
4.3.1 V的语义特征
4.3.2 不能进入短语的V
4.4 小结
第五章 “N1+V+N2”中动、名语义关系
5.1 “N1+V+N2”短语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
5.1.1 N1 与V的语义关系
5.1.2 N2 与V的语义关系
5.1.3 双音节V与N1、N2 的语义关系
5.1.4 动名语义关系的配置形式
5.2 名词与动词的意义互选性
5.2.1 “N1+V”中N1 与V的意义选择
5.2.2 “V+N2”中N2 与V的意义选择
5.3 “N1+V+N2”短语的歧义分析
5.3.1 外部歧义
5.3.2 内部歧义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P+V1”中NP分裂后移初探[J]. 蔡莉. 汉语学习. 2008(02)
[2]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3]含动名词组合的语义分析[J]. 周日安,邵敬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4]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 VN2(NP)结构[J]. 陈玉洁.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2)
[5]现代汉语名词性词及名词性短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 王景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6]名词作状语及其相关特征分析[J]. 刘慧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5)
[7]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 石定栩. 汉语学习. 2005(04)
[8]“N+的+V”结构的性质[J]. 李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名词性的“名词+动词”词组的功能考察[J]. 刘慧清. 汉语学习. 2005(02)
[10]黏合式名词短语结构关系的考察和分析[J]. 傅爱平. 中国语文. 2004(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 颜红菊.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定中NV结构研究[D]. 章婧.中国人民大学 2008
[2]名词性“N+V”短语分析[D]. 耿国锋.河南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名动式偏正结构研究[D]. 唐昱.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2894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已取得的成果
1.2.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N1+V+N2”中动、名句法特征
2.1 N的句法特征
2.2 V的句法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N1+V+N2”句法关系及功能
3.1 “N1+V+N2”短语的层次
3.2 “N1+V+N2”的句法结构
3.2.1 偏正式“N1+V”
3.2.2 主谓式“N1+V”
3.2.3 定中式“V+N2”
3.2.4 述宾式“V+N2”
3.2.5 “N1+V”与N2
3.2.6 N1 与“V+N2”
3.3 “N1+V+N2”的句法功能
3.3.1 作主语
3.3.2 作宾语
3.3.3 作定语
3.3.4 作谓语
3.4 “N1+V+N2”的扩展形式
3.5 短语内部成分的拆分与组合
3.6 短语中“的”的插入
3.6.1 不能插入“的”
3.6.2 只能在动词之前用“的”
3.6.3 只能在动词之后用“的”
3.6.4 在动词之前、之后分别用“的”
3.7 小结
第四章 “N1+V+N2”中动、名语义特征
4.1 名词性“N1+V+N2”的构造机制
4.2 “N1+V+N2”中的N
4.2.1 N的语义角色对短语结构类型偏向性的制约
4.2.2 N的语义特征
4.2.3 不能进入短语的N
4.3 “N1+V+N2”中的V
4.3.1 V的语义特征
4.3.2 不能进入短语的V
4.4 小结
第五章 “N1+V+N2”中动、名语义关系
5.1 “N1+V+N2”短语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
5.1.1 N1 与V的语义关系
5.1.2 N2 与V的语义关系
5.1.3 双音节V与N1、N2 的语义关系
5.1.4 动名语义关系的配置形式
5.2 名词与动词的意义互选性
5.2.1 “N1+V”中N1 与V的意义选择
5.2.2 “V+N2”中N2 与V的意义选择
5.3 “N1+V+N2”短语的歧义分析
5.3.1 外部歧义
5.3.2 内部歧义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P+V1”中NP分裂后移初探[J]. 蔡莉. 汉语学习. 2008(02)
[2]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3]含动名词组合的语义分析[J]. 周日安,邵敬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4]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 VN2(NP)结构[J]. 陈玉洁.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2)
[5]现代汉语名词性词及名词性短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 王景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6]名词作状语及其相关特征分析[J]. 刘慧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5)
[7]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 石定栩. 汉语学习. 2005(04)
[8]“N+的+V”结构的性质[J]. 李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名词性的“名词+动词”词组的功能考察[J]. 刘慧清. 汉语学习. 2005(02)
[10]黏合式名词短语结构关系的考察和分析[J]. 傅爱平. 中国语文. 2004(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 颜红菊.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定中NV结构研究[D]. 章婧.中国人民大学 2008
[2]名词性“N+V”短语分析[D]. 耿国锋.河南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名动式偏正结构研究[D]. 唐昱.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2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3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