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汉语时间短语“介X时”

发布时间:2021-10-24 12:45
  本文以汉语中的时间短语“介X时”为研究对象,采用“两个三角”和“主观视点”等理论对该短语进行共时和历时检视,从共时层面探讨该短语的组配方式、语义功能及语用价值,从历时角度梳理该短语的发展脉络,在研究过程中对“主观视点”理论进行了检验。文章分为五章,现将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从“时位”和“时量”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汉语时间表达系统,并明确了本文研究对象“介X时”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对“介X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前人在汉语时制、时间短语、介词结构、时间复句等研究领域涉及了“介X时”结构,但不够全面、系统,遗留了很多问题。第二章为“介X时”的共时研究。首先对“介X时”短语进行了概述,揭示了“介X时”的语法地位以及句法、语义功能。“介X时”句法功能较为灵活,可以充当状语、定语、补语及“是”后宾语;“介X时”的语义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能够表示时间、条件、假设,还可以陈述事件。当“介X时”中的X为虚拟事件时,其语义功能在“条件”和“假设”之间游移,但语用者主观视点对“介X时”语义功能的最终确定有主导作用。其次,探讨了“介X时”各组成部分的句法、语义特征及组配规律。(1) ...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时间观念的维度与时间范畴的表达
        1.1.1 时间观念的维度
        1.1.2 时间范畴的表达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理论背景
        1.2.1 研究对象
        1.2.2 理论背景
    1.3 研究现状
        1.3.1 时制范畴研究与“介X时”
        1.3.2 时间短语研究与“介X时”
        1.3.3 介词结构研究与“介X时”
        1.3.4 时间复句研究与“介X时”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时间短语“介X时”的共时研究
    2.1 “介X时”概观
        2.1.1“介X时”的语法地位
        2.1.2 “介X时”的句法功能
        2.1.3 “介X时”的语义功能
    2.2 “介X时”中的前置介词
        2.2.1 前置介词的结构类别
        2.2.2 前置介词的语义类别
        2.2.3 前置介词的隐现
        2.2.4 前置介词的选择
        2.2.5 前置介词的句法效应
    2.3 “介X时”中的“时”类词
        2.3.1 “时”类词的变体及性质
        2.3.2 “时”类词的选择
        2.3.3 “时”类词的隐现
    2.4 “介X时”中的X
        2.4.1“介X时”中X的结构类型
        2.4.2 X的类型对“介X时”组配的影响
        2.4.3 个案考察——核心连贯型“当X时”的形式、功能及其语值
第三章 时间短语“介X时”的历时检视
    3.1 古代汉语中的“介X时”
        3.1.1 时间介词的历时变化
        3.1.2 古代汉语中“时当”类“介X时”
        3.1.3 古代汉语中“时源”类“介X时”
        3.1.4 古代汉语中“时至”类“介X时”
    3.2 “介X时”中“时”类词的历时变化
        3.2.1 含“时”标记的“时”类词
        3.2.2 不含“时”标记的“时”类词
    3.3 “介X时”中X的嬗变
        3.3.1 体词性X
        3.3.2 谓词性X
        3.3.3 X为(?)
第四章 时间短语“介X时”的方言表现
    4.1 方言中的“介X时”
        4.1.1 方言中的时间介词
        4.1.2 方言中“时”类词
    4.2 湖北保康方言中的“介X哩时候儿”
        4.2.1 保康方言中的时间介词
        4.2.2 保康方言中的“哩时候儿”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价值
    5.2 主要结论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时性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J]. 龚琼芳,匡鹏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6)
[2]介词框架“PX时”的表时功能及虚化机制研究[J]. 李宗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3]“当”字副词、介词、连词用法的形成——“当”字语法化及其演变机制浅析[J]. 龙向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12(05)
[4]西宁方言的介词类型[J]. 王双成.  中国语文. 2012(05)
[5]“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 姚双云.  汉语学报. 2012(02)
[6]说“同时”[J]. 郭昭军.  汉语学报. 2012(01)
[7]论赵元任早年的时间观[J]. 修圆慧.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08)
[8]“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J]. 陈昌来,张长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9]晋南稷山方言中几个特殊介词的用法[J]. 毛淑平.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10]通渭方言中的几个特殊介词[J]. 苏建军.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 罗进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 吴金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 洪淼.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时间介词及其框架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白慧洁.广州大学 2012
[2]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 宋衡.河南大学 2011
[3]汉语“在+宾语”介词短语与乌克兰语相应表达的比较研究[D]. Panov Volodymyr(沃龙).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三国志》介词研究[D]. 尚红.山东师范大学 2004
[5]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边界识别研究[D]. 王立霞.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5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55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